资源简介 课题:晶体三极管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半导体三极管中的电流分配关系;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共发射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及温度对参数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放大作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授课方法: 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授课内容 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符号 有3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 2个结――发射结( BE 结 )、集电结( BC 结 ); 3个电极――发射极 e (E)、基极 b (B)和集电极 c ( C ); 2种类型――PNP 型管和NPN型管。 工艺要求: 发射区掺杂浓度较大;基区很薄且掺杂最少;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 晶体三极管的符号 箭头:表示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时的电流方向。二、三极管工作电压和基本连接方式 三极管的基本作用是放大电信号;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外部条授 课 教 案 No:授课内容 件是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 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基本连接方式: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接法。最常用的是共发射极接法。 三、三极管内电流的分配和放大作用 三极管中电流分配关系如下: 因 很小,则 四、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输入特性曲线: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一定时,发射结电压 与基极电流 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1.7 所示。特性曲线有如下特点: 1.当 ≥2V 时,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2.当 很小时, 等于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3.当 大于门坎电压(硅管约 0.5 V,锗管约 0.2 V )时, 逐渐增大,三极管开始导通。 4.三极管导通后, 基本不变。硅管约为 0.7 V,锗管约为 0.3 V,称为三极管的导通电压。 5. 与 成非线性关系。 输出特性曲线: 在基极电流 一定时,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与集电极电流 的关系曲线 1.截止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 工作特点:, ,管子工作在截止状态。 2.饱和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偏。 工作特点: ,管子工作在饱和状态。 称为饱和管压降,小功率硅管约 0.3 V,锗管约为 0.1 V。 3、放大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和集电结反偏。授 课 教 案 No:授课内容 工作特点:Ic保持恒定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三极管工作时,当集电极电流超过时,管子性能将显著下降,并有可能烧坏管子。 2.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当管子集电结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乘积超过此值时,管子性能变坏或烧毁。 3.集电极――发射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管子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最大允许电压。当电压越过此值时,管子将发生电压击穿,若电击穿导致热击穿会损坏管子 六、三极管的简单测试 1、硅管或锗管的判别(测Vbe) 当V 0.6 0.7 V时,为硅管;当V 0.1 0.3V时,为锗管 2、估计比较 的大小 3、估测ICE O 4、NPN管型和PNP管型的判断 将万用表设置在R 1 k 或R 100 挡如图2.1.14(a)所示。如果按上述方法测得的结果均为高阻值,则黑表笔所连接的是PNP管的基极。如图2.1.14(b)所示。 图2.1.14 基极b的判断授 课 教 案 No:授课内容 5、e、b、c三个管脚的判断 首先确定三极管的基极和管型,然后采用估测 值的方法判断c、e极。方法是先假定一个待定电极为集电极(另一个假定为发射极)接入电路,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度,然后再把两个待定电极对调一下接入电路,并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度。摆动幅度大的一次,黑表笔所连接的管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连接的管脚为发射极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