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版《机械制图》2-1 正投影作图基础2-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劳动保障版《机械制图》2-1 正投影作图基础2-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案

资源简介

章节 第二章 正投影作图 §2-1 正投影作图基础2-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备注
教学 目的 知识 目标 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三视图的关系和投影规律 课型 新授课
技能 目标 能使用三视图的关系和投影规律画出简单的三视图 学时 4
日期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思维和交流中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在动手画图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模型 机零实物
重点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宽相等 教学 方法 演示法 讲授法 分组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引导
引入问题: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导入新课: 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 机械制图广泛采用正投影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准确表达物体形状,度量性好,作图方便。 §2-1 投影法概述 一、投影法分类 1. 中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 分为两种。 (1)斜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 斜二轴测图。 (2)正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 正投影图(视图)特点:准确表达物体实形。主用于绘制三视图,但三视图缺乏立体感。 二、正投影法基本性质(三性) 1.实形性 物体上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P,其投影反映实形;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AB的投影ab反映实长。 2.积聚性 物体上垂直于投影面的平面Q,其投影q积聚成一条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CD的投影积聚成一点。 3.类似性 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R,其投影r是原图似形;倾斜于投影面的直线EF的投影比实长短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视图 用正投影的方法,获得的一个正投影图。 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 正面(V面)、水平面(H面)、侧面(W面) 三视图的形成 正面投影为 主视图 水平面投影为 俯视图 侧面投影为 左视图 三视图的展开 二、三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三视图中长宽高的规定: 长: 物体左右之间的距离; 宽: 物体前后之间的距离; 高: 物体上下之间的距离; 三视图中长宽高之间关系(三等关系):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主、俯视图“长对正” ,反映物体长度(等长)。 主、左视图“高平齐” ,反映物体高度(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 ,反映物体宽度(等宽)。 三、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投影对应关系 物体方位: 上下、左右、前后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关系。 例2-1根据长方体(缺角)的立体图和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并分析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思考:怎样判断三视图中各表面相对位置关系? 例2-2 根据图2-11a所示弯板立体图绘制三视图。 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整顿秩序 :
课堂练习与评价: 1、说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2、看视图判别对应方位关系。 习题集P.12-P.16中每页选1小题。 课外作业: 习题集P.12--P.16
课堂小结: 1、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3、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