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 第 3周 第 节课 年 月 日 课次 5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 实践课( ) 习题课( ) 其 他( )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项目一 金属切削加工中主要现象与规律 知识点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知识点4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1.熟悉切削温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切削温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2.了解刀具磨损的原因和形式; 3.能够正确选用刀具耐用度。 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重点:刀具磨损的原因和形式 难点:能够正确选用刀具耐用度教 具 多媒体作业 思考题 1. 2.课后小结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金属切削加工中主要现象和规律 三、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出 1.切削热的产生 金属塑性变形的能量 全部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三个塑性变形区,每个塑性变形区都是一个热源。因此,切削时共有三个热源。教 学 基 本 内 容2.切削热的传出 切屑、工件和刀具中切削热的分布 切削热传入对象切屑工件刀具周围介质车削50%~86%3%~9%10%~40%1%钻削28%52.5%14.5%5%3.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1) 工件材料的影响 2) 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 3) 切削用量的影响 4) 刀具磨损和切削液的影响 4. 切削温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 .对工件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2) 对刀具材料的影响。 3) 对工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4) 切削温度自动控制切削速度或进给量。 4.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1.前刀面磨损2.刀面磨损3.边界磨损 刀具磨损的形态 刀具磨损的原因 (1)切屑、工件和刀具接触面经常是活性很高的新鲜表面,不存在氧化膜等的污染。 (2)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与工件表面的接触压力非常大,产生的应力有时甚至超过 被切材料的屈服强度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3)切屑、工件和刀具接触面的温度很高。 硬质点磨损、黏结磨损、化学磨损、扩散磨损 5. 刀具磨损过程与磨钝标准 随着切削时间的延长,刀具后刀面磨损量 VB(或前刀面月牙洼磨损量?KT)随之增加。如图所示为典型的刀具磨损曲线,其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 因为新刃磨的刀具切削刃较锋利,其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很小,压应力较大,加之新刃磨的刀具的后面存在着微观不平等缺陷,所以,这一阶段的磨损很快。 正常磨损阶段 经过初期磨损后。刀具的粗糙不平表面已经被磨平,刀具进入正常磨损阶段 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经过正常磨损阶段后,切削刃变钝,切削力、切削温度迅速升高,磨损速度急剧增加,以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 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否则将降低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 6.刀具耐用度 一把新刀从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总的切削时间,或者说是刀具两次刃磨之间总的切削时间称为 刀具耐用度,用符号 T 表示,单位为min。 切削用量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 7.刀具的破损 刀具的塑性破损是指切削时,由于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在前刀面、后刀面和切屑、工件的接触层上,刀具表层材料发生塑性流动而丧失切削能力。 刀具的塑性破损直接与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的硬度比有关。硬度比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塑性破损参考资料: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戴乃昌 聂辉文主编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