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授课 班级 课题 点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 章节 第三章 第二、三节授课 方式 讲练结合 授课 时间 第4周~2 课时 2 授课 教师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点、线的投影规律内容分析 掌握空间点的投影规律。 2、掌握空间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教学重点 点的投影规律教学难点 空间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候,点名,管理课堂纪律 2.复习旧课:正投影的投影特性,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3.课堂导入:提问 4.教授新课:点的投影规律,空间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5.课堂练习:习题册 6.小结 7.布置作业:习题册课后纪要 本节课主要学习点的投影规律,空间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良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第三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第二节 点的投影 第三节 直线的投影 复习旧课: 1、三视图的三等关系是如何叙述的? 2、三投影面体系中各个平面的代号分别是什么? 导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元素。学习和掌握它们的投影特性和规律,能够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达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点的投影标记(图3-9) 空间点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H面上的投影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V面上的投影用:a 、b 、c 、d ……标记; 空间点在W面上的投影用:a 、b 、c 、d ……标记。 二、点的三面投影及点的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X轴,即aa ⊥OX; (2)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Z轴,即 a a ⊥OZ; (3)点的水平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aZ 例:找一点的三面投影(已知一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 三、点的坐标 A点到W面的距离为X的坐标值 A点到H面的距离为Z的坐标值A点表示为A(x,y,z) A点到V面的距离为Y的坐标值 X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左右位置;(横标) Y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前后位置;(纵标) Z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高低位置。(高标) 点的投影与坐标 水平面投影a由A点的x、y两坐标确定。 正面投影a 由A点的x、z两坐标确定。 侧面投影a 由A点的y、z两坐标确定。 例:已知点A(20,35,10),求作它的三面投影。 例: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作其第三面投影。 四、两点的相对位置 X坐标确定左右相对位置 X值大者在左边 Y坐标确定前后相对位置 Y值大者在左边 Z坐标确定上下相对位置 Z值大者在左边 五、直线 在绘制直线的投影图时,只要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再将两点的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得到直线的三面投影。 六、直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具有收缩性,投影变短线。 2、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真实性,投影实长现。 3、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投影聚一点。 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直线:对于三个投影面均处于倾斜位置; (2)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投影面倾斜。 (3)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平行于另外两投影面。 1、一般位置直线 投影特性: 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直线; 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 (1)三种位置 正平线:平行于V面的直线; 水平线:平行于H面的直线; 侧平线:平行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段反映实长的斜线; 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缩短。 3、投影面垂直线 (1)三种位置 正垂线:垂直于V面的直线; 铅垂线:垂直于H面的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实长。 七、直线与点的相对位置 判别方法: 1、若点在直线上, 则点的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即具有从属性。 2、若点在直线上,则点将线段的同面投影分割成与空间直线相同的比例。即具有定比性: AC/CB=ac/cb= ac / cb (巩固练习) 1、作A(20,30,10)的直观图; 2、已知空间A(20,30,10),B点在A点上12mm,右8mm,前10mm,求作B点。 3、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课堂小结) 1、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是什么? 2、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3、空间点的相对位置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4、点的空间直观图的作法是什么? 5、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 6、直线段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