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四 创建与应用CSS美化网页一、提出任务1.任务目标使用CSS美化网页。2.解决的问题本任务通过为对首页进行美化,学习应用CSS样式。3.本任务所涉及原有知识要点完成本任务所涉及原有知识要点有:在网页中输入文本内容、插入图像及水平线。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⑴ 了解CSS样式的作用与特点。⑵ 掌握使用CSS设置文本样式。⑶ 掌握使用CSS设置背景样式。⑷ 掌握使用CSS设置列表样式。⑸ 掌握使用CSS设置水平线样式。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CSS样式面板进行样式的设置,区分使用“类”样式与“标签”样式。通过帮助或搜索引擎等查询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的概念和定义,掌握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3. 情感目标正确看待自己,合理评价他人。三、教学分析与准备1. 教学重点⑴ CSS样式的设置。⑵ “类”样式与“标签”样式的区别。2.教学难点“类”样式与“标签”样式的区别。3. 教学方法提出任务并带领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提醒化解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举一反三拓展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4. 课时安排4课时。5.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四、教学过程(组织课堂、复习知识、教师引领完成任务占2学时;举一反三占2学时。)教学环节及手段 教学内容 备注组织课堂 复习知识 任务流程 导入任务 分析任务 完成任务 知识总结 举一反三 任务目标 启发思路 分组完成任务 学生自评或互评 教师点评总结 任务目标 启发思路 分组完成任务 学生自评或互评 教师点评总结 布置作业 集中学生注意力,准备上课。 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网页中文本样式是如何设置的? 2.其他网页元素的样式是如何设置的?是否也可以使用“属性”面板来完成? 在之前的任务中使用属性面板来设置并应用文本样式,可以简化文本属性的设置过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样式可以一次设置多次应用,可以同步修改已应用的样式。即丰富了文本的外观、美化了页面同时也使文本属性的修改变得简单快捷。 思考:是否可以用同样方法设置其它网页元素的样式? 提出任务:使用CSS美化网页。 使用属性面板设置文本样式是CSS应用的一种特例,其他网页元素可以使用属性面板应用已定义好的CSS样式,但不能通过属性面板完成样式的定义,本任务将学习CSS样式定义的一般方法。 1.创建与应用CSS文本样式。 使用CSS面板创建文本样式“title3”,并将新样式应用到“青春寄语”部分的标题文本上。讨论这种方法与之前学习的设置方法有什么不同。 知识讲解: ⑴ CSS样式的三种类型 在使用“CSS样式”面板定义新的样式的时候,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要进行样式类型的选择,其中包含了“类”、“标签”和“高级”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分别具有如下特点。 “类”样式:“类”样式是最为灵活的一种类型的样式,它可以任意定义名称并且应用到网页中的各种对象上。但是这种类型的样式在定义之后需要选择对象并应用后才会生效。 “标签”样式:“标签”样式的定义是建立在HTML语言基础上的,可以针对网页中的各种标签进行定义,所以用这种类型的样式定义的名称仅限于固定的标签名称,并且在样式定义后,直接被应用到页面中相应的标签对象中。 “高级”样式:这种样式仅用于定义超级链接的4种状态,所以可定义的样式名称也只有相应的4种,分别是:“a:link”用于定义超级链接初始状态;“a:visited”用于定义已经访问过的超级链接状态;“a:hover”用于定义鼠标经过超级链接对象时的状态;“a:active”用于定义超级链接的活动状态。 ⑵ CSS样式可定义参数。 “类型”选项:用于定义常规的文本属性,包括“字体”、“大小”、“颜色”等选项。 “背景”选项:用于定义背景属性,可设置“背景颜色”、“背景图像”、背景图像的“水平位置”等选项。 “区块”选项:用于定义文本的间距与对齐方式等属性。 “方框”选项:用于定义表格、框架等对象的属性。 “边框”选项:用于定义各种对象的边框属性,表格、框架、水平线的边框样式都可以使用这一选项进行定义。 “列表”选项:用于定义文本列表的属性。 “定位”选项:用于定义层对象的属性。 “扩展”选项:用于定义光标、图像等内容的视觉效果的扩展属性。 2.创建与应用页面背景样式。 文本样式的设置使用的是三种CSS样式中的第一种类型,即“类”样式。其特点为:样式的定义与应用过程是分离的,所有定义好的“类”样式都需要选择相应对象进行应用。 观察以下操作,比较“标签”样式与“类”样式的区别。 单击“CSS样式”面板上的“新建CSS规则”按钮,弹出“新建CSS规则”对话框,在当前文档中新建一个命名为“body”的“标签”样式。 完成相应设置并浏览网页。 思考并讨论:“类”样式与“标签”样式的区别。 3.完成其他样式的设置 ⑴ 定义“标签”样式“li”。 ⑵ 定义“类”样式“line”并应用到页面中的水平线上。 思考:作为“类”样式的“line”是否只能应用于水平线?如果将一张图片应用了该样式,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通过本任务学习了样式设置方法及“类”样式与“标签”样式的区别。 1.新建网页“practice2-9.html”,插入3条水平线,定义3种“类”样式“l1”、“l2”、“l3”。定义过程中修改样式中的边框属性,使其拥有不同的效果,分别应用在各条水平线上,预览页面。 三种“类”样式分别定义与应用,体现了“类”样式的使用特点。 每组4名同学,组长安排成员完成某一样式的相关操作。 组织不同组的同学互相评论对方完成任务的优缺点。 对正确完成的小组提出表扬,不正确的进行指正,或请其他组同学更正错误。 2.将本单元素材“举一反三”文件夹中的网页“practice2-11.html”拷贝到D盘根目录下,定义“标签”样式“p”,设置文本大小与颜色,保存后预览页面观察效果,之后定义“类”样式“p1”,设置不同的文本大小与颜色,并应用于页面中所插入的文本,浏览页面观察效果,总结“类”样式与“标签”样式的区别。 注意区分两种样式分别为“标签”样式和“类”样式,观察在两种样式共存的情况下,那种样式优先。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中,鼓励同学积极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 组织同学自评或互评。 教师对每组同学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总结,对完成任务的表扬,对没有完成任务的鼓励,并帮助他们分析没有完成的原因。 新建网页“practice2-10.html”,插入本单元素材“举一反三”文件夹中的“jyfs3.jpg”和一条水平线,定义“类”样式“line1”,修改样式中的边框属性。分别将该样式应用在页面中的图片与水平线上,预览页面,分析样式设置的结果。 复习时教师按照学生回答演示操作,指出其中的问题。 力求通过任务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操作。 学生分组讨论实现方法,并比较与之前所使用方法的不同。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分组上机操作,完成相应任务并进行评价。 学生总结之前任务中的方法或按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尝试操作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