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计算机组成原理》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计算机组成原理》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教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了解人类的几次信息技术革命
技能 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情感 培养学生理解能能力和识记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 信息技术革命
难点 数据与信息
教学课时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共案部分 二次备课
导入:我们生活的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在信息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把握机遇,面向未来,刻苦学习,强化技能,勇敢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新授: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学问以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的总和。 2、数据与信息 信息是数据所表达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后才成为信息。 3、数字化与二进制数 (1)信息的数字化: 人们能够使用的各种信息源需要经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再进行人工处理等过程,如图所示。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它既能够处理数字信息和文字信息,也可以处理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一切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都能够用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序列表示。 (2)数字化的二进制方式: 信息的这种最小不可分的(非0即1)数字位称为“比特”(bit)。它在计数中的进位方式称为“二进制”(0和1又称为二进制数字,简称“二进制数”)。如十进制是逢十进一,而二进制是逢二进一。现实世界中复杂一些的情况则是通过用多个二进制数按顺序连接起来表示。 4、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小结:在信息时代,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严重短缺。 作业:
板 书 设 计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Information) 2、数据与信息 3、数字化与二进制数 4、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1. 2计算机工作原理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 了解计算机的诞生、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
技能 能说出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情感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教学分析 重点 计算机的诞生
难点 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教学课时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共案部分 二次备课
导入: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计算工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结绳记事”的绳结、算筹、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且也孕育了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和雏形。 新授: 一、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4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它是为计算弹道和射击表而设计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特点是体积庞大,功耗大,速度慢。 (ENIAC使用了1500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多吨,耗电量150千瓦,耗资48万美元,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减运算或400次乘法运算,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了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简称EDVAC。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体系 ①采用二进制 ②存储程序控制 ③计算机硬件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8年) 电子管 第二代(1959-1964年) 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70年)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提问: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处于第几阶段? 小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等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新一代计算机,其目标是要使计算机具有人一样的能听、能看、能说和会思考的能力。新一代计算机要达到的目标相当高,它牵涉到很多高新技术领域,像微电子学、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级信息处理、软件工程方法、知识工程和知识库、人工智能和人机界面(理解自然语言、处理声光像的交互)等。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尚无突破性的进展。但可以预见,新一代计算机的实现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业:
板 书 设 计 一、计算机的诞生 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教 学 反思 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