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章节内容名称 课题九 综合练习燕尾槽锉配上课时间及班级 授课时数 16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燕尾槽图面知识 2.燕尾槽加工工序卡绘制 3.金属材料知识 4,尺寸与公差知识 5,燕尾槽零件的加工训练 ◆能力目标 1,让学生能够按照图纸要求从毛胚到零件完成加工。 2,让学生学会制作零件加工工序卡的绘制。 3,让学生安图面要求进行尺寸,形位要求的测量。教学重点 1,燕尾槽加工工序卡绘制 2,燕尾槽图面知识教学难点 1,燕尾槽加工工序卡绘制 2,燕尾槽图面知识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内容 教学方法引入 1、单个零件加工加工注意事项: 基准选择——设计基准与加工基准是否重合。 测量方式——可直接测量的尺寸、需要借助其它辅助工具才能进行测量的尺寸。 2,提问: 1)常用零件测量工具有哪些? 卡尺、千分尺、深度尺等。 2)不可直接测量出来的尺寸,怎么获得其尺寸数值? 利用专用量具或借助其它二类工具,进行测量。 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简要讲评,强调该内容的重要性。知识链接 布置课题 一、课题布置:燕尾配合加工 图(1) 技术要求 1.配合间隙≤0.06mm 2.翻面配合间隙≤0.06mm 3.不得使用砂皮光整平面 多媒体演示举例讲解 现场示范知识链接 课题讲解 二、课题讲解 1、零件图分析 图形分析:该图形为两件配合组成,其中件I为凸件,件II为凹件,由燕尾部分配合组成一个整体,两板件的厚度为8mm,外形尺寸90x60mm。 技术要求:配合面表面粗糙度要求Ra3.2um,燕尾部分要求有0.06mm的对称度,并且配合后整体配合件有0.02mm垂直度要求,配合面平面度要求0.02mm。 基准分析:其设计基准为燕尾部分的中心轴线,加工和测量基准为A、B基准面。 2、确定加工工艺方案 该图形为两个单独的燕尾零件配合,其加工方法一般采用以下两种: 方法①:单件分开加工法。即根据零件图给定的尺寸,分别加工单个零件,具体如下: 首先加工件I时,识读燕尾配合图及件I零件图,确定加工基准、测量基准,件I加工工序如下: 1)备料后,外形尺寸及形位公差由铣床、磨床加工到位。 2)划线——燕尾部分 3)锯削——废料去除,保证余量0.5mm 4)锉削——粗加工燕尾部分,保证余量0.1-0.2mm 5)锉削——精修燕尾各部分,保证尺寸、角度、表面质量及形位公差要求(专用样板检测) 6)去毛刺、倒角 再加工件II,按照件I的加工方法完成,两者分开加工,互不干涉。 方法②:配合加工法。即先加工燕尾配合件I,再将零件配合间隙放入件II进行加工,具体如下: 件I按 方法①中的件I加工工序加工到位。 件II按方法①中的方法制作,但保留0.01-0.05mm进行修配。 相比加工件I加工件II多一步工序,即去除内部余量时先打排再用錾子去除废料。 优缺点分析: 方法①:可准确加工出各个零件的实际尺寸,任选二件即可配合使用,但每件加工要求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方法②:可保证零件加工完成后两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但单件零件尺寸精度较低,适用于单件生产 由于该燕尾配合属于单件生产,且需要保证间隙,方法①加工对于学生,难度较大,而采用方法②进行操作,可减少学生加工难度,并能保证配合尺寸和配合间隙。 故选用方法②来完成该零件的加工。 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分析说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对比讲解,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优缺点,从而能制定较为合理的加工工艺实践练习 三、工艺安排 3.1检查工件的毛坯: 1)用钢直尺检查外形尺寸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2)检查外形精度误差是否过大。 3.2外形整理:(如图1.1) 1)整边(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都附合图纸尺寸要求 90mm×60mm×8mm ; 图1.1 2)形状精度是配合精度的基础。 3.3划线: 按图样划线要找出外形基准的中心(对称面)线,以外形边作基准找出燕尾线两边画线。(如图1.2) 如图1.2 注:1)线条要清晰、细、不重复。 2)不能划错(看清尺寸要求) 复查(可用直尺复查) 4)用V型块作为辅助工件找线。 3.4打样冲及钻工艺、排孔: 按画好的线进行打工艺孔及线段的样冲孔和排孔 (如下图), 1、对孔加工的圆心、工艺孔打样冲,而排孔的只有对称线中间的打工艺孔,其余找一条2mm线来代替。 2、用¢3钻头钻工艺孔和排孔,钻速1000转/分。 注:钻排孔时要从中间的孔往两边钻,一个接一个,如果出现转偏就留出余量,把其余的孔钻好再将工件反过来加工。 3.5加工燕尾凸件(基准件)如下图所示: 1)按划线锯削材料留有加工余量0.8~1.2mm;(如下图1.3) 图1.3 2)锉削燕尾槽的一角完成60°±2′及20mm尺寸,达到表面粗糙度Ra3.2 的要求. A、利用外能角度尺跟深度千分尺控制深度20mm及与顶面的平行度。 B、用万能角度尺控制60°角。 C、利用圆柱测量棒间接测量法,控制边角测量尺寸L。 3.6加工燕尾凹件 加工凹件工艺跟凸件区别在于凹面底边使用錾子去除废料。 巡回指导;对学生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讲解、演示。 通过讲授 让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加工工艺。 通过讲授 让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加工工艺。 巡回指导;对学生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讲解、演示。 巡回指导;对学生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讲解、演示。 通过讲授 让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加工工艺。4、加工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尺寸的间接测量(重点): 讲解、分析参数40±0.10尺寸不能直接测量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该零件加工时,选用的基准为90mm的底面和两侧面,由于40±0.10的尺寸在燕尾两尖角处,通用量具无法测量燕尾根部,且影响该尺寸的因素很多,例如该部位是否清角、是否倒角等。所以在测量该尺寸时,通常利用圆棒来间接测量。 2)间接尺寸的计算及分析(难点) 利用公式推导图2参数L尺寸,解析L尺寸与40±0.10尺寸的关系。 尺寸L=40+L1+L2 由于40±0.10是定值,L1=L2 ,所以只需计算出L1或L2其中一个尺寸,即可算出L尺寸。用L减去L1(L2)X2 即可得到40±0.10的尺寸。 最后通过测量、计算的到的结果符合40±0.10,则尺寸加工满足图样要求L1或L2的尺寸,可根据燕尾尺寸和圆柱尺寸来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得L1=L2=13.66mm。如图3所示 图(3) 3)间接尺寸L3的说明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测量L3尺寸(零件图1上并没有该尺寸)以及如何分配L3的偏差和公差(基本偏差按js:标准公差按)? L3尺寸需经过计算得出,正反测量可保证燕尾居中。 其目的:要保证÷0.06能达标 若不分别以两端面为基准测量L3尺寸,仅仅只测量出L尺寸,即使L符合图纸要求(即40±0.10)也不能保证燕尾部分在整个零件上居中,若两件都不能保证÷0.06的要求,则零件即使配合起来,其两端面也会发生错位,而无法保证90±0.02mm。 三、课题示范操作 1)划线时注意划线方法,采用立体划线更为合适。 2)锉削姿势规范,废料去除采用对角锯削,最后余量粗齿锉去除。 3)间接测量示范 用教具演示尺寸40±0.10的正确测量方法。 在实习课中,用千分尺及2个Φ10圆柱测量L尺寸进行演示。如图(3) 四、学习练习,巡回指导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文明生产。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有安全隐患几时排除。按本校《安全操作规程》的《生产实习安全操作规程》、《钳工实习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设备操作规程》的《台式钻床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规范操作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随时规范学生操作,指出操作错误,并及时纠正 本课题重点的学习,应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讲授说明,让学生学会分析,举一反三 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掌握本课题的重难点内容 加强巡回指导,随时进行指导,保证学生掌握本课题的内容成 果 展 示 燕尾配合拍摄图片 1.学生上交作品,教师对每件作品予以尺寸的测量、成绩的评定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2.将优秀的学生作品放入展示柜,予以表彰和鼓励。 提升学生的优越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总结 五、总结归纳 该零件的加工难度主要集中在燕尾部分的制作与测量,制作时首先应划线,参照所划线条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注意随时测量,测量方法即利用千分尺及Φ10圆柱。学生在制作本课题后,应该熟练掌握间接测量方法。 讨论总结课后练习 六、作业布置 根据老师讲解的要点再写一遍燕尾型配合工件工艺。教学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