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5.3 表格操作教案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5.3 表格操作教案2

资源简介

总 课 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7+office 2010) 总课时 80 第 2 课时
课 题 任务5.3 表格操作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熟练掌握表格的各种创建方法 2.让学生掌握编辑表格的多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和美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编辑表格中绘制表格的操作方法以及合并、拆分单元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单元格大小的设置以及对齐方式的设置。
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信息量比较大,涉及到操作点多,例如表格创建、编辑、修饰、计算和排序等操作,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非常重要,要求学生活学活用。 学情分析 职高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高一的学生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于是,我们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我们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教学方法 由于这节课内容涉及面较广,理解性的知识较多,操作性也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任务的基本标准,对于操作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创作欲望的,可以在任务书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学手段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讲解示范,学习模仿,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教师自我评价
教 学 进 程 安 排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但这些表格并不是用简单的插入表格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用绘制表格一步到位的,需要进一步的编辑。 【教师提问】我把上节课的表格统称为简单表格,这一表格称为复杂表格,那复杂表格与简单表格表格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可以相互转化吗? 【学生回答】合并单元格,画上行线、列线等 【教师活动】出示简单表格与复杂表格之间的转换过程 新课展开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绘制简单“个人简历”表格,下面根据书本的操作步骤来编辑完善。 【教师活动】简单讲解一下合并单元格与拆分单元格的操作过程,以及整个表格的缩放和表格行线、列线的调整。 任务一:编辑“个人简历”表格 任务一说明: 1、制作完后文件以“姓名”+“任务一”命名; 2、上传作品到FTP的“基本任务”目录下。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制作过程,并答疑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并提交作业。 【教师提问】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来绘制表格吗? 〖学生活动〗通过直接绘制的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并演示绘制的过程,以及格式的设置(文本的对齐方式、文字方向、表格行高、列宽的调整的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并提交作业。 任务二:绘制“个人简历”表格 任务二说明: 1、制作完后文件以“姓名”+“任务二”命名; 2、上传作品到FTP的“基本任务”目录下。 【教师提问】如何在调整列宽时不影响相邻列的宽度?在调整列宽时分别按住Ctrl 、Shift、 Alt键,看看表格有什么变化?(请个别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并总结答案。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设置自己的个人简历时,内容是不确定的,需要增加和减少,如需要在某一个行前增加一行或减少一行,该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插入行、删除行)。 【教师活动】请同学上台演示插入行、列、单元格与删除行、列、单元格的操作过程。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过程。 【教师提问】如何实现行与行之间的交换呢?(难) 【教师活动】这一问题相对较难,老师告诉学生答案。ALT+SHIFT+上下光标移动键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过程。 完成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并总结
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