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总 课 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7+office 2010) 总课时 80 第 1 课时课 题 任务6.3 数据处理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一般公式的正确输入方法。 2、理解绝对引用、相对引用、混合引用。 3、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 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4、对表格内容按不同条件排序。 5、按多种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演示、自主学习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理解掌握重难点。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而且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1.公式的应用。 2.SUM、AVERAGE、MAX、MIN几个常用函数的应用。 3.排序条件设置,自动筛选条件设置。教学难点 1.单元格区域的选择。 2.绝对应用、相对应用、混合应用在计算中的不同之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自然的贯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公式有基础,但思维习惯是自己心算处理问题,而不是用信息技术高效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体会到Excel中复制公式解决问题的快捷与高效,从而乐于用新知解决。教学方法 1.教法: 讲解法,问题引导法 2.学法: 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利用课件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教 学 进 程 安 排 (一)情景导入 3个班的学生,如何在这么多的记录中查找到需要的信息呢?小丫将和我们一起来查找这次考试中每个班级各科的最高分、班级总分最高分、年级前十名…… (二)新课展开 1.用在引入的公式与函数概念的时候可结合学生已学的数学中的公式与函数联系起来,如二次平方根的公式、三角函数等。如: 1.X2-7X+8=0 求x1,x2; 2.3X2-9x+6=0 求x1,x2; 3.sinx=0.5 求x; 4.cosx=0.8 求x; 【教师讲解】 一、Excel中的公式,公式的定义,实例。 公式包含函数、引用、运算符和常量的简单定义。 公式是对工作表中的数值执行计算的等式,又称为表达式。公式以“=”号开头。例如“=5+2×3”,结果等于11; 又如在C1单元格中输入“=sum(A1,B1)+100”,则在C1单元格中显示值是单元格A1和B1数值之和再加上100,并且当A1单元格和B1单元格的值发生变化时,C1单元格的值自动更新。 引用是引用其他单元格的值。 运算符是一个标记或符号,指定表达式内执行的技术的类型,有算术、比较、逻辑和引用运算符等。 常量是数值不发生变化的固定值,例如数字“210”、文本“优秀生比率”都是常量,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产生的值都不是常量。 二、公式的输入(操作示例) ①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像输入数字、文本一样键入公式后按Enter键或单击“输入”按钮。 ②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公式:双击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或者先选中单元后再按F2键,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最后按Enter键。 【教师评价总结】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