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教版《机械制造工艺学》3.2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高教版《机械制造工艺学》3.2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教案

资源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课 时:2课时
教学课题: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教学目标:掌握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及消除加工硬化的方法;
掌握影响表面残余应力的因素及消除表面残余应力的方法;
了解磨削表面烧伤、磨削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表面残余应力的因素及消除表面残余应力的方法;
了解磨削表面烧伤、磨削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力热对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教具仪器:多媒体
第二节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3.2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3.2.1表面冷作硬化
影响加工硬化的主要因素有刀具几何参数及磨损,切削用量和工件材料等。
加工方法
刀具磨损
图4-65显示了刀具后刀面磨损对冷硬的影响。由图可见,刀具后刀面磨损宽度VB从0增大到0.2mm,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由220HV增大到340HV,这是由于磨损宽度加大后,刀具后刀面与被加工工件的摩擦加剧,塑性变形增大,导致表面冷硬增大。但磨损宽度继续加大,摩擦热急剧增大,弱化趋势变得明显,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逐渐下降,直至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图4-65 后刀面磨损对冷硬的影响
工件方面 研究表明,工件材料硬度越低、塑性增大,加工硬化程度N和硬化层深度 越大。就结构钢而言,含碳(C)量少,塑性变形大,硬化严重。如:切削软钢N=140%~200%。
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vc、f对加工硬化的影响如图4-66、图4-67所示。
通常加大进给量时,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将随之增大。这是因为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程度增大。
切削速度对冷硬程度的影响是力因素和热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切削速度增大时,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减少,使塑性变形的扩展深度减小,因而有减小冷硬程度的趋势。但切削速度增大时,切削热在工件表面层上的作用时间也缩短了,又有使冷硬程度增加的趋势。
切削深度对表层金属冷作硬化的影响不大。
控制加工硬化的措施
1)选择较大的刀具前角γo和后角αo及较小的刃口钝圆半径rn。
2)合理确定刀具磨钝标准VB值。
3)提高刀具刃磨质量。
4)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尽量选择较高的vc和较小的f。
5)使用性能好的切削液。
6)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
3.2.2影响表面金属残余应力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刀具几何参数及磨损,切削用量和工件材料等。
刀具几何参数
刀具几何参数中对残余应力影响最大的是刀具前角。图4.55给出了硬质合金刀具切削45钢时,刀具前角γo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当γo由正变为负时,表层残余拉应力逐渐减小。这是因为γo减小,rn增大,刀具对加工表面的挤压与摩擦作用加大,从而使残余拉应力减小;当γo为较大负值且切削用量合适时,甚至可得到残余压应力。
刀具磨损
刀具后刀面磨损VB值增大,使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摩擦增大,也使切削温度升高,从而由热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的影响增强,使加工表面呈残余拉应力,同时使残余拉应力层深度加大(见图4.56)。
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塑性越大,切削加工后产生的残余拉应力越大,如:工业纯铁、奥氏体不锈钢等。切削灰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加工表面易产生残余压应力,原因在于刀具的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使得表面产生拉伸变形,待与刀具后刀面脱离接触后在里层的弹性恢复作用下,使得表层呈残余压应力。
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的切削速度vc和进给量f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因为vc增加,切削温度升高,此时由切削温度引起的热应力逐渐起主导作用,故随着vc增加,残余应力将增大,但残余应力层深度减小。进给量f增加,残余拉应力增大,但压应力将向里层移动。背吃刀量ap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不显著。
3.2.3影响表面金属残余应力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磨削烧伤、磨削裂纹及控制措施
磨削烧伤
磨削工件时,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达到或超过金属材料的相变温度时,表层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将发生变化,表层显微硬度也相应变化,并伴随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裂纹,同时出现彩色氧化膜,这种现象称磨削烧伤。
磨削裂纹
一般情况下磨削表面多呈残余拉应力,磨削淬火钢、渗碳钢及硬质合金工件时,常常在垂直于磨削的方向上产生微小龟裂,严重时发展成龟壳状微裂纹,有的裂纹不在工件外表面,而是在表面层下用肉眼根本无法发现。裂纹的方向常与磨削方向垂直或呈网状,并且与烧伤同时出现。其危害是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甚至出现早期低应力断裂。
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控制措施
(1)正确选择砂轮
为避免产生烧伤,应选择较软的砂轮。选择具有一定弹性的结合剂(如橡胶结合剂,树脂结合剂),也有助于避免烧伤现象的产生。
(2)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从减轻烧伤而同时又尽可能地保持较高的生产率考虑,在选择磨削用量时,应选用较大的工件速度vw和较小的磨削深度ap 。
(3)改善冷却条件
① 采用高压大流量法 此法不但可以增强冷却作用,而且也增强了对砂轮的冲洗作用,使砂轮不易堵塞。
② 安装带空气挡板的喷嘴 此法可以减轻高速回转砂轮表面处的高压附着气流作用,使磨削液能顺利喷注到磨削区。
③ 采用磨削液雾化法或内冷却法 采用专门装置将磨削液雾化,使其带走大量磨削热,增强冷却效果;也可采用内冷却砂轮,其工作原理如图4-70所示。经过严格过滤的磨削液由锥形套1经空心主轴法兰套2引入砂轮的中心腔3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磨削液经由砂轮内部有径向小孔的薄壁套4的孔隙甩出,直接浇注到磨削区。
图4-70 内冷却砂轮结构
1-锥形盖 2-主轴法兰套 3-砂轮中心腔 4-薄壁套
授后感: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