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做负责任的人【课程标准】课标摘录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道德修养: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 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职业道德——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理解以爱岗敬业、诚 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做未来的好建设者。 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有序参与——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健全人格: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和社会的关系。 积极向上——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的意志品质。 友爱互助——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 助,具有互助精神。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关心社会,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主动承担对自己、社会的责任;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德,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责任意识的内容: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对应的学习主题及 内容要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行为,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标解读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1. 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回报,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2.如何做负责任的人并能运用于生活中。 1.明确并能列举出承担责任会付出的代价及获得的汇报、不承担责任带来的后果。 2.能够列出4条如何做负责任的人。 1.充分利用教材,结合班级管理岗位、班级职责等学生自身的经验来分析。 2.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为班级纪律委员小宇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点,通过时政热点人物事迹介绍深化认识。【教材分析】本部分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第二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责任的相关概念,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分为两目,即“不言代价与回报”、“我承担 我无悔”。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本框题第一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利于学生面对责任时作出合理的选择;在作出选择后,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走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第二目“我承担我无悔”是第一目的深化。面对多种责任选择,面对不同的代价与回报,学生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逃避,还是“我承担我无悔”?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自我体会。【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已知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知道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初步体会到承担责任的快乐。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感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对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能够表现出喜爱、敬佩的情感,对不负责任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应知 学生应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即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而体会到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觉主动地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障碍 受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履行责任的能力还不够强,意志还不够坚定,情感还不够牢固。有的学生面对责任时有逃避推诿现象,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有的学生只强调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没有看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责任与代价、回报的关系,做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或者片面强调收获,以是否能够获得回报作为承担责任与否的前提;还有个别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视负责任的人为固执,不能正确看待他人的付出,甚至嘲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出自己一切的优秀人物。方法 经历分享,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身边人的职业,能说出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不承担责任的后果。2.通过案例分析,能归纳出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的做法,3.通过为我们的安定生活默默付出做出努力的人物的故事,总结出至少4条做负责任的人的途径,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评价任务】1.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不同岗位及所承担的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指向学习目标 1,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2)2.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赵振东的案例,能说出如果不是自己选择的责任,应该有的做法,先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指向学习目标 2,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2)3.仿照格式,完成“责任践行人”的宣言,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课程资源】搜集不计代价和回报的时政案例:感动中国人物、抗疫英雄、脱贫攻坚表彰人物案例等等,查阅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 视频导入:《唤醒城市的人——凌晨五点的张掖》,思考:如果这些身影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当你醒来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由此导入课题。任务一: 责任承担我选择 活动一:讨论并思考 任选一个身影说说,他的责任是什么?承担这些责任,他可能会付出什么? 承担这些责任,他会收获什么?任务二: 责任承担我无悔 活动二:请你帮帮帮 2020年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告诉赵振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帮五条技术路线的10余个研发单位出主意、想办法,把自己的点子无偿分享给大家,解决研发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但不能直接参与疫苗攻关。 如果你是赵振东,是否甘愿做幕后英雄? 为研究疫苗献出生命,赵振东是否后悔?任务三: 责任承担我践行 活动三:责任承担我践行 1、播放视频《英雄人物的付出》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触? 身边有哪些人为我们的安定生活默默付出,做出努力? 3、我是责任践行人 ◇当···························· ,我···························· , 此时,我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当···························· ,我···························· , 此时,我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 当····························,我·································, 此时,我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课堂小节 今天我学到了…… 我对……感兴趣 我想搞得更清楚的事情主要是…… 如果……我本可以从这一课中学到更多板书设计当堂小测1.“承担这项任务虽然很艰辛,但是这个过程我感到很充实和愉快,也很有成就感。”这句话说明( ) A.承担责任就要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B.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C.承担责任没有回报,只有付出 D.承担责任的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2. 承担责在=代价(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可能受到责备甚至处罚等) +回报(良好的自我感觉、同学的信任、老师的赞许、能力的提高等)。这个公式说明 ( ) A.承担责任的代价总是大于回报 B.承担责任既意味着付出代价,也意味着获得回报 C.承担责任只有精神方面的回报 D.我们应通过权衡代价与回报来选择是否承担责任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销毁”--防化技术大队的高级工程师吴文涛曾说过:“再危险的职业总得有人去干,如果为了钱,可能给多少钱我也不去干,但咱是军人,使命在身,即便豁上命也值得了。”这告诉我们,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对于这些事情,我们( ) A.要根据回报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要做 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是否要做 C.要通过它们获得社会的赞誉 D.应把它们视为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 4.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从黄大年教授生前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不同角色承担相同的责任 ②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③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④要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材料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青联学联大会的贺信中寄语青年一代: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担当。一个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青年应怎样承担自己的责任?作业布置 作业A:(侧重于基础巩固) 列举自己对自己或他人负责(未负责)的事情,分析其对自己、对他人或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作业B:(侧重于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功勋》,写下观影感受。 可选影评角度: 思想评论:包括评主题,力求独到见解,评现实意义。 把握住电视剧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2.人物评论:可对一个人物评论,也可对多个人物评论。 一是要抓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二是要准确把握住电视剧的精神实质,挖掘其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