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教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六 低速车削三角形外螺纹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高教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六 低速车削三角形外螺纹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授课班级:车工就业班二年级 学生人数:20 人
授课内容:低速车削三角形外螺纹 授课学时:4时
以校企合作产品为载体,基于生产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借助数字化资源,手机APP等手段,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形态。
1.教材解读
教材 特点:高教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以项目教学法编制,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适应中职生学习。
地位及知识 关联:本课所选的加工三角形外螺纹是学习数控车的基础,也是技能考核的考点之一。该内容是加工外圆、端面、沟槽等技能的深化,并为加工单双线梯形螺纹打下基础。
教材 整合: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归纳了中拖板进刀深度,切削用量的经验选择等理论知识点,并以家庭哑铃为任务载体,将螺纹的加工融入其中。
多媒体呈现 意义:借助视频从不同角度呈现三角螺纹的加工过程,解决了教师现场演示学生看不全、组织教学困难的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层次 学制:车工就业班二年级。
知识技能 基础:学习了读图识图,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加工圆柱面,沟槽等,为本次课学习螺纹的加工奠定了基础。
素质条件及认知 特征:零零后指尖上的一族,喜操作厌理论,更擅长借助网络平台交流学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有待养成。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车螺时对工件的工艺要求,能独立加工出符合评价标准的螺纹工件。
过程与方法:在云班课预习中,学会捕捉信息获取新知的方法。通过模拟生产过程,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微课导学及加工体验中激发专业兴趣,同时注重提升7S素养,培养职业精神。
4.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学以致用,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符合标准的工件。
解决策略:通过模拟生产过程,学生体验加工落实重点内容。
难点:掌握车螺纹时对工件工艺要求,包括三项:
①车螺纹处圆柱直径的确定。
②中拖板进刀深度。
③切削用量的经验选择。
解决策略:通过云课堂、微课导学、在线测试,结合课上点拨突破难点内容。
关键点:合理安排工艺。
1.教法设计
本次课理论部分借助云班课,微课完成课前导学,结合课上点拨,使难点内容趣味化、明朗化。实践部分将引导文教学的六步导学进行五步整合,完成课上操作,使重点内容精细化。
2.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反思总结,获取素养与技能的双丰收。
1. 教师准备:创建蓝墨云班课 制作微课 录制视频 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进入云班课预习 完成在线测试
3. 教具材料: M22X2-6g螺纹环规,图纸,多媒体课件,90°车刀,45°车刀,切断刀,三角螺纹车刀,角度样板,卡尺,千分尺
4. 教学环境:wifi覆盖,车工一体化教室
以校企合作产品为载体,基于生产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借助数字化资源,手机APP等手段,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的教学形态。
理论部分
【课前】 学习微课一:《掌握车螺时对工件的工艺要求》
设 疑:车螺纹前把螺纹处的圆柱直径车成36mm车完螺纹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处的直径仍是36mm,对吗?
解释:车螺纹的时候,车刀和工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挤压力,这个挤压力会使得螺纹处的直径增大,因此测得的直径应该比36mm大。因此为了满足车完后的螺纹尺寸符合公称直径要求,车螺纹前,螺纹处的圆柱直径应车的小一些。
一般取螺纹处直径为:d =d(公称直径)-0.13P。
举例:如果加工图纸所示的工件,螺纹处的直径应为多少?
解:d=36-0.13X2=35.74mm
普通螺纹的牙型如图,普通螺纹的理论牙型高度是多少?
h=5H/8=0.5413P。
中拖板进刀深度是两个牙型高度。
举例:如果加工前面图纸所示工件,中托板的进刀深度为多少?
解:中拖板进刀深度=2X0.5413P=2X0.5413X2=2.17mm
如果是车外圆,这2.17mm一刀就可以车削完成,但是车螺纹不行,需要用直进法多次进刀完成车削。
(以中托板刻度盘格数为单位,进给22个格) 介绍背吃刀量和主轴转速的经验参考值:
【教师活动】
1.提前一周将微课上传到云班课。
2.布置在线测试,汇总学生问题。
【学生活动】
登陆云班课看微课自主学习,学会微课中的三个子任务,完成在线测试。
【设计意图】
【课前】 学习微课二:学会安装螺纹车刀。
掌握三角螺纹车刀装夹时的两个要求。
要求一:刀刃的对称中心线与机床主轴轴线垂直。
解决方法:装刀时用对刀样板进行修正。
要求二:刀尖与机床主轴等高。
解决方法:机床导轨距离刀尖220mm。
【教师活动】
1.提前将微课上传到云班课。
2.布置在线测试,汇总学生问题。
【学生活动】
通过微课学会装刀方法,并在课下练习,完成在线测试。
【设计意图】
看完微课后在线测试, 系统会给出经验值,并自动生成成绩,学生自行检查核对,累计经验值,可以兑换小礼品,从而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云班课、微课导学,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实现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学形态。
【课上】点拨:理论知识点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点拨。(20分钟)
1.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圆柱直径的确定及装刀方法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设计意图】
2.难理解的:中拖板进刀深度
【教师活动】结合图形及实物详细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理解掌握。
【设计意图】
3.保障实习安全的:背吃刀量的经验选择
【教师活动】强调背吃刀量的安全经验数值。
【学生活动】牢记经验值,为加工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实训部分
1.资讯——接 订单(8分钟)
【教师活动】给学生提供哑铃样品、图纸、评价标准,讲解图纸及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明确加工任务,熟悉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
计划决策——编 工艺(30分钟)
【教师活动】
结合操作视频讲解螺纹加工过程;
2.抛出关键问题;
例:如何保证螺距正确?如何掌控进刀深度?
进行工艺考核,让学生巩固加工流程,为螺纹加工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
1.听完教师讲解后,结合自身情况在云班课中点击操作视频自主学习,整理加工工艺,找到教师所抛出的问题答案;
2.通过工艺考核巩固加工流程。
【设计意图】
实施阶段——车 螺纹(75分钟)
环节一: 班组会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召开班组会,强调安全问题。
【学生活动】值周安全员召开班组会,强调护目镜、袖口等安全操作规程。
【设计意图】
环节二: 热身练
【教师活动】辅导学生练习调整螺距及机床转速,指导学生进行空行程进刀、退刀练习。
【学生活动】进行热身任务:练习调整螺距及机床转速,进行空行程进刀、退刀。
【设计意图】
环节三: 挑战赛
【教师活动】
1.组织各组学生加工螺纹。
【学生活动】
1.由课前培养的导生担任操作员开始挑战任务——车螺纹;
2.其他组员学习模仿,并负责校验螺距,各段尺寸等等,把好质量关;
3.将加工重要环节录制成小视频上传;
4.关注安全操作情况以及工位的整理清扫。
【设计意图】
环节四:师指导
【教师活动】
加工要点归纳口诀:
调准螺距为前提,加工余量严控制,退刀变速提效率,环规检测保质量;
预设学生出现的问题;
①螺距不正确
解决措施:零刻度车削后停车调整螺距。
②进刀深度控制不准确
解决措施:退刀的过程中让刀尖接近工件,相当于对刀。
巡回指导,遇到典型问题引领学生分析并讨论解决方案。
【学生活动】加工螺纹,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或同学提问、求助。
【设计意图】
加工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勇于探究,自主解决,提升了操作技能,强化了劳动意识。从而落实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检查阶段——拟 展销(25分钟)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推销本小组产品,即举行展销会,并把展销会现场录成小视频,留做资料。将投票结果汇总,和企业负责人一起选出优秀产品,投入使用。
【学生活动】各组派代表上台推销自己的产品,对于加工中的亮点,比如尺寸精准,螺纹光洁度等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可以反驳,提出该螺纹的不足,并按照评分标准评分投票。
【设计意图】
评估阶段——析 质量(20分钟)
【教师活动】
根据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表面不光洁,通规止规都通过等典型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对各组从工具设备使用维护及7S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表面不光洁原因:
切削液不足;加工余量控制的不好;转速偏高;车刀不锋利
2.尺寸不精确原因:
加工过程中检测不及时,中拖板进给不精确
【学生活动】各组根据互评情况进行质量分析,找出螺纹缺陷的原因,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并在云班课互助讨论区交流心得。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1.将他们的加工及展销小视频,上传到云班课。
2.提出本次课的拓展任务:完成家庭哑铃还需哪些后续加工和处理。
3.鼓励学生:找出螺纹应用实例,加工制作,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学生活动】邀请家长观看加工及展销小视频,思考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附件1:加工图纸
附件2:评分标准
序号 鉴定范围 鉴定项目 配分 现场表现 得分
1 工具使用 与维护 合理使用常用工具 1.5
2 合理使用常用刀具
3 合理使用及正常保养常用夹具 1.5
4 合理使用及正常保养组合夹具
5 合理使用及正常保养带用量具 1
6 设备使用 与维护 正确操作自用机床 2
7 爱护电气设施 1
8 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并爱 护电气设施 2
9 按要求润滑车床
10 按规定维护保养车床 1
合计 10
序号 鉴定范围 鉴定项目 配分 现场表现 得分
1 7S 素 养 进入实训场所穿工作服,系紧袖口,长发同学带好帽子,加工过程带护目镜,服从教师指导,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严禁打闹。 1
2 工作时工量具应按次序排列整齐,常用的工量具放在工作位置附近,但不伸出工作台。 1
3 量具不与工具、工件混放在一起,放在量具盒内或固定工作台上,轻拿轻放。 1
4 节约材料。 1
5 工作场地保持整洁,工作完毕后擦拭设备,放好工量具,清扫地面。 1
合计 5
序号 鉴定范围 鉴定项目 配分 检测结果 得分
IT Ra IT Ra
1 外圆 Φ Ra1.6 10 10
2 端面 端面 Ra3.2 5
3 沟槽 8×2.5 Ra3.2 10 5
4 螺纹 M22X2-6h Ra1.6 20 10
5 长度 60 5
6 倒角 2处 10
合计 8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