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诚实守信1.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2.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3.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价值观。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诚信的重要性。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徙木为信”的故事。通过经典故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徙木为信”的故事,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顺畅地导入本课课题。新知探究一、诚信无价(一)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老赖”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分析“老赖”们承担的行为后果,拓展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原则,体会诚信原则的重要意义。【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通过这两则材料,意在告诉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同时诚信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失信的行为,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教师总结】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女孩因为36元丢掉工作的材料,并提出问题。社会新闻更贴近生活,通过对新闻的分析和解读,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同仁堂、胡庆余堂这两个百年老字号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了解这两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分析百年老字号得以立足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经营对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四)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诚信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诚信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这样既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自身的感受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数据材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这样的一则材料,能强化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这一观点的认识。【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总结】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二、践行诚信(一)树立诚信意识【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小信轻易许诺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树立诚信意识,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二)运用诚信智慧,正确解决诚信两难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诚信要求,使学生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学会区分“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的行为,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从而具备诚信的智慧,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坚守诚信、践行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自身实际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总结】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三)共同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小方的同学因失信在德国找不到工作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这一材料,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失信者处处受限,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不良信用记录的影响的材料。为加强诚信建设,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定,这些规定对于增强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具有指导意义。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生诚信水平。【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这些规定的作用。【教师总结】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教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倡议书。通过倡议书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获取认知之后,做出正确的道德践行,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活动真正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学科特点,落实了“立德树人”的学科要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倡议书的内容。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危机。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一方净土;守住了诚信,就留住了成功。让我们做一个诚信的人,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板书设计诚实守信一、诚信无价(一)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四)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二、践行诚信(一)树立诚信意识(二)运用诚信智慧,正确解决诚信两难问题(三)共同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