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题名 《延续文化血脉》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辨识能力,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3、责任意识: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文化自信的涵义及重要性;理解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PPT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内容、搜集中华文化故事、美德故事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中华文化宣传片》 教师导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感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的魅力。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课第一节《延续文化血脉》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 1. 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3. 中华文化的价值?(为什么) 4. 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5. 怎样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 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特点、内容? 7.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8.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知讲解 第一目 中华文化根 图片展示:中华文化的产生 教师: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展示:阅读教材P59相关链接,说说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学生看书回答: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课件播放视频:“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说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意义 提示:对于弘扬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教材P59探究与分享 提出问题: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不同意。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设计意图】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展现了优秀的中华文化,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提问: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吗? 博大精深。 图片展示:四大文明 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 提问:你能用另外一个成语来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吗?源远流长。 课件展示图片追问: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归纳一: 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 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特点: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过渡:新时代,文化的延续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又是由那些方面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之后,举手发言。 归纳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教师: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际上就是文化一脉相承。对于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传承、发展。 归纳三:中华文化的价值: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过渡: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要使我们的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必定要坚定文化自信,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呢?其内涵是什么? 学生归纳: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022年最新版本)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坚定/增强文化自信 ? 学生总结归纳四: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P60)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课件展示:人民日报点赞,华春莹力挺,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从国内火到国外!! 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不仅仅受到国人追捧,外国人也很喜欢,这说明什么? 教师: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说明中华文化更多地被人们接受、欣赏、认同。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骄傲,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 追问:现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应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归纳五: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设计意图】通过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的大火,让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 美德万年长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传统美德图片 问题:图片体现了中华美德的哪些内容,也体现了中华美德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归纳六: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特点 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通过典故,重温美德文化,得出美德的内涵及特点 课件展示:朱子家训。 思考:从《朱子家训》的内容到“顺其自然”的行为,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归纳七: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P62)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追问: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我们的文化血脉呢? 归纳八: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白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应该见贤思齐并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 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加自觉的坚定文化自信,为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布置作业 1.(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文博看展、文艺演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时尚,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 A.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包罗万象,无可挑剔 D.和而不同,世界一流 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2月26日,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在聊城古城区揭牌。揭牌仪式上,22名小学生一起诵读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和《大医精诚》部分篇章,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有助于( A ) ①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推进依法治市,共建幸福新聊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下图体现的是( C ) A.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4.(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岳阳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市。你认为下列适合作为岳阳古城保护宣传标语的是( B ) ①擦亮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增强市民文化自信 ②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与遗产,必须原封不动地保持和传承 ③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岳阳文旅与经济融合发展 ④大力建造人工仿古文化旅游景点,弘扬岳阳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3·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栩栩如生的济南皮影,声情并茂的山东快书,简约精美的苗族蜡染和苗绣……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全国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受到观众青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更需要我们( D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学习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③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增强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