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以礼待人1.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3.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以礼待人的重要性,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如何在实践中做到文明有礼。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剧本——《公交车上的闹剧》,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并提出问题:在公交车上踩到人,应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这两人最后为什么厮打起来,还闹到了公安局呢?通过剧本表演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剧本内容发人深省,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顺畅地引出本课课题。【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剧本表演,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新知探究一、待人礼为先(一)礼的含义和表现【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两幅漫画,并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这两幅漫画,让学生在漫画中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礼,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能够较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容易分析、探究出“礼的含义和表现”,具有很强的引导和启发意义。【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二)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句关于“礼”的名言,进行讲解后提出问题。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古代名人的论述中说明文明有礼对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作用。【学生活动】学生了解名言的内涵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三)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六尺巷的故事,并提出问题。通过对经典故事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的道理,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讲文明、懂礼貌。【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创设一个“某个同学在讲台上面讲故事,下面的同学有不同表现”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讲故事的同学,你愿意与哪些同学交往?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经验作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个活动,促使学生反思自身行为,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四)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38页中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本活动意在启发学生在各种场合、情境下,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体现“礼仪之邦”公民的形象,在体育观赛中,体现中国人民热情的面貌、爱国向上的精神。【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自身的感受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总结】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二、做文明有礼的人(一)文明有礼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列宁谦让的故事,并提出问题。通过列宁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文明礼貌意识,努力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中学生。【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39页中的“探究与分享”,要求学生进行模拟。初中生活泼好动,具体的场景模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相关场景。【教师总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二)文明有礼要注意仪表整洁和举止端庄【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五个情境,并提出问题。本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心记忆,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践行文明行为。【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教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教师过渡】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那么,我们在参加社交活动时应注意什么?【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40页中的“方法与技能”。本活动选取了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一般社交场合下,在容貌、衣着、举止等方面个人需要注意的礼节。这些礼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教师和家长的教诲和指导,但是,具体到如何做的细节,学生是欠缺的。因此,本活动能够给学生交往提供基本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中的的“方法与技能”,体会如何做到文明有礼。【教师总结】参加社交活动时,我们应做到:容貌整洁,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举止规范。(三)学礼最主要的是践行【教师活动】教师设计“礼貌大检查”的环节,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语言、态度、行为举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此环节通过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态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教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课堂小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板书设计以礼待人一、待人礼为先(一)礼的含义和表现(二)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三)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四)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二、做文明有礼的人(一)文明有礼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二)文明有礼要注意仪表整洁和举止端庄(三)学礼最主要的是践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