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分子与细胞(共32张PPT)-2024年学考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1 分子与细胞(共32张PPT)-2024年学考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必 修 1
分 子 与 细 胞
人 教 版 教 材 基 本 概 念
理解、辨析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群落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系在一起组成组织。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4.系统: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5.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10.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生物
(主要是细菌)


原核细胞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构成
构成
11.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某种病毒结构模式图
12.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作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作肽键。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作二肽。
以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作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结构通式:
H2N
氨基
C
OH
O
羧基
C
H
R
侧链基团
1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糖核酸(R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苷酸
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
14.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常见的单糖
15.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常见的二糖
葡萄糖
葡萄糖
麦芽糖
葡萄糖


蔗 糖
葡萄糖
半乳糖
乳 糖
16.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17.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存在形式
特点
含量
功能
呈游离状态,可自由流动(易蒸发、不受束缚、可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
(不易散失、较稳定)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95.5%
②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自由水
结合水
18.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19.叶绿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20.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1.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2.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体
23.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5.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26.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外表皮细胞
黑藻叶肉细胞
27.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而膜上蛋白质,有的嵌入脂类层,有的贯穿脂类层,有的镶在生物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状态。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糖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8.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
释放的能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称为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视频演示
29.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过程示意图
30.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
胞吐: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部
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
胞膜结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
象叫胞吐。
3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因变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成为无关变量。
32.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33.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5.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6.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速率。
37.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38.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结构简式
A-P~P~P
人和动物等
绿色植物
39.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释放的能量
热量(多)
ADP
ATP
40.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过程图示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①产生酒精
②产生乳酸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苹果等高等植物、酵母菌
高等动物(人的红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4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H2O
NADPH
ATP
NADP+
ADP+Pi
2 C3
C5
42.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它们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
4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P111
连续分裂 
下一次分裂完成
分裂间期
★细胞周期
4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47.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8.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