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共47张PPT)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共47张PPT)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20XX
/
XX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章
课/堂/授/课/PPT/
汇报人:XXX XX中学
01
知识主线
THE CLASSROOM
02
课程内容
COURSE CONTENT
03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04
典例剖析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CONTENTS
第1部分
知识主线
THE CLASSROOM
第1部分
知识主线
第2部分
课程内容
COURSE CONTENT
第2部分
课程内容
COURSE CONTENT
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方法、应用
遗传规律的应用
(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易于进行人工杂交,结果可靠,又容易分析
(3)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第3部分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第3部分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第3部分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高茎
矮茎
P
×
高茎
F1
矮茎
高茎
P
×
高茎
F1
正交
反交
高茎
F1
×
F2
3 ∶ 1
787高茎 277矮茎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 决定,既不 ,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 ,合子中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
遗传因子
相互融合
成对存在
彼此分离
随机结合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核心内容:
假说—演绎法
第3部分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遗传题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遗传过程的图解;
2、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
4、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
dd×dd→dd
一定都是隐
性纯合子
只有隐性性状
DD×DD 或 DD×Dd
或 DD×dd    
至少一方为
显性纯合子
只有显性性状
Dd×dd→1Dd∶1dd
测交类型
显性∶隐性=1∶1
Dd×Dd→3D_∶1dd
都是杂合子
显性∶隐性=3∶1
结合方式
双亲类型
后代显隐性关系
配子法的原理: 合子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就是雌雄配子各自所占比例的乘积.
遗传病推断
人类中,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求:
(1)9号个体为患者的概率?
(2)7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
(3)10号个体为患病男性的概率?
(4)10号个体为男性患病的概率?
aa:
A :
aa:
例: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
F1 Aa
×
AA
Aa
aa
1/4
2/4
1/4
×
AA
1/4
2/4
AA
Aa
aa
1/4
2/4
1/4
例: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F1 Aa
×
AA Aa aa
所占
比例
隐性性
状个体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纯
合子
显性纯
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Fn
第3部分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P
F1
F2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比值: 9 ∶ 3 ∶ 3 ∶ 1
个体数:315 108 101 32
×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
Y
R
黄色圆粒
r
r
y
y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YR
yr
YyRr
YR
yr
Yr
yR
配子
P
配子
配子只得到_____遗传因子。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 ______。
分离
自由组合
一半
___对相对性状
由____对 遗传因子控制。
2
2
Y
R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2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r
r
Y
y
r
r
Y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9∶3∶3∶1

结合方式有___种
遗传因子组合形式____种
性状表现____种
9黄圆
(双显)
3黄皱
(一显一隐)
1YYrr(纯)
2 Yyrr
3绿圆
(一隐一显)
1yyRR (纯)
2yyRr
1绿皱
(双隐)
1yyrr (纯)
16
9
4
2YyRR
2YYRr
4 YyRr
1YYRR(纯)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r
r
Y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r
r
Y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
Yy
Rr
yy
rr
YR
yr
yR
Yr
×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测交
配子
yr
测交后代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1 ∶ 1 ∶ 1 ∶ 1
1 ∶ 1 ∶ 1 ∶ 1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26
25
22
24
F1作父本
26
26
27
31
F1作母本
实际子
粒数
绿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黄色圆粒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互不干扰
分离
自由组合
第3部分
重点知识
KEY OF KNOWLEDGE
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所谓“单独处理、彼此相乘”法,就是将多对性状,分解为单一的相对性状然后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单独分析,最后将各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相乘。其理论依据是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
(5)
F1:紫:绿(321+102):(310+107)=1:1
P: Aa × aa
F1:缺刻:马(321+310):(102+107)=3:1
P: Bb × Bb
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 、 aaBb
例:有两个小麦品种,分别为纯种无芒不抗病(aarr)和纯种有芒抗病(AARR)杂交,培育纯合的无芒抗病品种?写出遗传图解。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生了一个白化病(aa)且手指正常的孩子。求再生一个孩子:
(1)患并指的概率?
(2)患白化病的概率?
(3)两病都患的概率?
(4)只患并指的概率?
(5)只患白化病的概率?
(6)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7)患病的概率?
(8)不患病的概率?
1/8
3/8
1/8
1/2
3/8
5/8
1/2
1/4
分离定律 VS 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 定律 相对 性状 等位
基因
分离定律 一对 一对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及两对以上 两对及两对以上
特殊自由组合分离比问题
第4部分
典例剖析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1)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的是(  )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的
C.豌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易于区分
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D
(2)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2中由于③过程的随机性,基因型为Dd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
B.图1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图1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C
(3)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B
(4)番茄果实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如表所示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组2的F1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C.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
果为aa
D.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
是AA或Aa
D
(5)让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
数的变化
C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A
(7) 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为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D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取30次以上,保证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8)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①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②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0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无芒=3 ∶1
感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3 ∶1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有芒=3 ∶1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9)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 ∶褐 ∶黑=52 ∶3 ∶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D
(10)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
黄体(或黄色)
aaBB
②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红眼黑体
aabb
③为验证②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全部为红眼黄体
(11)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等位基因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
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3∶1∶1
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
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四种配子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
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B
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
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
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
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
(12)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1/16 B.1/8 C.1/4 D.1/2
(13)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B
(14)甲和乙都是某种开两性花的植物,甲、乙体细胞中的有关基因组成如图所示。要通过一次杂交达成目标,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甲、乙杂交,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乙自交,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甲自交,验证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甲、乙杂交,验证基因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15)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
4
AAbb和aaBB
红毛∶棕毛∶白毛=1∶2∶1
4
1/3
1/9
20XX
/
XX
谢谢各位同学倾听
课/堂/授/课/PPT/
汇报人:XX XX中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