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件 (共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秋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件 (共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课件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细胞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
两种方式的区别对比
方式 形式 排出器官 排出废物 排泄 呼气 气体 肺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细胞
代谢产物
排尿 尿液 尿道 (泌尿系统) 大量水、尿素、无机盐 排汗 汗液 汗腺 (皮肤) 少量水、尿素、无机盐 排遗 排便、 呕吐等 粪便、呕吐物等 肛门、口等 (消化系统)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非细胞
代谢产物
无机盐

尿素
粪便
呼气
排汗(少量)
排尿(大量)
排便等
排泄
排遗
全部
少量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泌尿系统
功能
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主要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
位置
位于人体的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侧各有一个。
功能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结构
主要由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等构成。
肾单位
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位于皮质和髓质中。
肾动脉
肾静脉
输尿管
肾盂
肾髓质
肾皮质
肾单位
功能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结构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小管
内部血流方向
肾动脉 → 入球小动脉 → 肾小球 → 出球小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肾静脉
集合管
尿液的形成
过程
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滤过作用
部位:肾小球
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产物: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产量: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
重吸收作用
部位:肾小管
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而剩下的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产物: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产量: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L。
尿液形成图解
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对比
(单位:g / 100 mL)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血浆 √ (7.00) √ (0.10) √ (90.00) √ (0.72) √
(0.03)
原尿 X √ (0.10) √ (99.00) √ (0.72) √
(0.03)
尿液 X X √ (95.00) √ (1.50) √
(2.00)
尿液中尿素、无机盐的浓度都高于原尿,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尿检
尿液成分 病变部位 病因
血尿 尿液中有红细胞,颜色呈鲜红色 肾小球 通透性增大
蛋白尿 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 糖尿 尿液中有葡萄糖 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减弱
胰岛 胰岛素分泌不足
尿常规检查,可以让我们知道身体哪里除了问题。
位置及功能
位于盆腔内,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约300到400毫升)。
结构
是一个主要由平滑肌构成的囊状结构,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
排尿过程
不排尿时,逼尿肌扩张,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当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膀胱内压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冲动达到脊髓排尿中枢。此时如是婴儿,会立即引起排尿反射,使逼尿肌收缩,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液进入尿道排除体外。如果是成人,冲动同时由脊髓传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引起尿意,大脑可根据当时情况对初级中枢施加影响,加强或抑制排尿活动。
膀胱
尿液的排出
完整途径
尿液→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特点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断的。(因为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意义
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汗液的排出
汗液的排出
汗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
当血液流经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过汗腺细长的管道排出体外。
排汗的意义
促进身体的循环代谢,排出体内的毒素;
散发体内体内多余的热量。
汗液和尿液都有水、无机盐、尿素等,但各种成分含量不同。
汗腺
感谢收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