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内容3.教学目标6.板书设计4.重点难点5.教学设计2.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和功率2 重力势能3 动能和动能定理4 机械能守恒定律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定性的接触了动能;学生会用功的定义式求解恒力功,且初步掌握了用功来定义能量的方法 ;可类比重力势能,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根据生活情景建模,进行动能定理的论证。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动能的定义,知道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科学思维:利用演绎推导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学习使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探究:通过理论分析过程,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四、重点、难点及策略重点: 动能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难点: 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且灵活的应用动能动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演绎推理法、讲授法、类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设计及意图(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2分钟)(二)新课教学[讲授1]动能的表达式(6分钟)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讲授2]动能定理(18分钟)拓展延伸,加强理解(三)课堂实践,思考应用(10分钟)当堂检测(四)交流讨论,归纳总结(3分钟) 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分钟) 课本“问题与练习” 1、2、3、4、5。六、板书设计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3、单位:焦耳(J)4、动能是标量二、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3、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谢谢指导!〖创设情景1〗假设质量为m的物体,在重力F的作用下下落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提出问题〗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讲授1:动能的表达式〖学生推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回顾类比〗 回顾学习重力势能时,是如何开展分析的,类比动能。将现实情景简化为物理模型,并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知识的迁移,找到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好的思维习惯。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3、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标量,恒为正值,具有瞬时性4、单位:焦耳( J )2、公式:〖定义动能〗〖思考与讨论〗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它的质量为631kg,某时刻它的速度大小为7.6km/s,此时它的动能是多少?将现实情景简化为物理模型,并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景2〗若情景1中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忽略空气阻力,且阻力恒定,则w表示什么意思?〖讲授2〗动能定理总结 (1)、W的含义(2)、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3)、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推广〗若物体受变力作功或者作曲线运动的,那么动能定理还能使用吗?〖总结动能定理〗讨论 的物理意义〖设置意图〗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动能定理的优点课本例题1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2、用动能定理解题课本例题2解:〖设置意图〗运用动能定理规范解答问题1、动能的概念2、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理解3、应用动能定理解体的一般步骤4、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可以求变力做功课堂小结〖设置意图〗通过学生归纳了解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