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大和一统—6世纪前的日本
思考:结合地图,说说日本的地理环境
狭窄,贫瘠
东亚岛国
资源匮乏,多火山地震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
古 代 日 本

迟滞的文明之光映照狭岛
岛国之春
——6世纪前的日本
1. 阅读课文,梳理日本在6世纪前的史实:
1-2世纪
日本出现国家
3世纪
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出现
5世纪
5世纪本州大和完成统一
2.大和政权的统治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依靠 统治全国。
大王
贵族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 。领地上的居民以 的形式组织生产
私有领地

部民制
③部民是贵族的 ,地位近似于奴隶。
私有民
实质:奴隶主贵族统治
材料二 :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面对日益加剧的矛盾冲突,统治者该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
材料一: 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①内因: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
②外因: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岛国之夏
先进的隋唐之风吹佛奈良
——七世纪的大化改新
时间: 人物:
内容:
646年
孝德天皇
阅读课文,完成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班田收授法)
c.统一赋税。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4.大化改新特点:
结论:大化改新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大化改新与唐代制度的对比,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改革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治 中央
地方
经济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国、郡、里
班田收授法
统一赋税
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郡县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史料实证
观察图片,提取日本文化特质中的一个关键词?
1989年【平成】年号
2019年4月1日日本新
年号为“令和
唐都长安
奈良平城京
山西唐建南禅寺
日本唐招提寺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质,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应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2.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优秀的文明成果。

岛国之秋
幕府的专制之权绵延百年
----------幕府统治
1.庄园的形成:
据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
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日本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民间垦田并承认垦田私有,于是有势力的贵族、寺社积极垦田,设置庄园。
土地私有兼并盛行
政府承认垦田私有
贵族 豪强寺院
大量购买兼并
庄园形成
特权
不输不入
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影响
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社会局势动荡。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武士和武士集团:
目的
性质
源氏武士集团
平氏武士集团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幕府统治: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幕府统治的特点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积极:
消极:
延伸出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
影响
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特点: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不是国家。
展望: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和则利,斗则伤)
正视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中国是日本第二贸易伙伴,日本是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领土争议;台湾问题 ;历史问题,参拜靖国神社。)
展望未来:
以长远的眼光和更具战略性的视角寻求两国共同利益。
承担大国责任,共同致力于实现地区稳定和繁荣。
正视历史问题,冷静处理领土争议。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6世纪前
的日本
大化改新
庄园和
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
部民制
背景
中国文化影响;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等
开始
646年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班田制等
影响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形成
原因;特权“不输不入”;影响
武士
集团
保护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并逐渐形成军事集团。
建立
特点
1192年源赖朝“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镰仓。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近700年。
武士道
武士效忠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 )
A.德川幕府 B.镰仓幕府 C.室盯幕府 D.江户幕府
4.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A
C
B
B
链接中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