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13 《精卫填海》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认识“溺、堙”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曰、返”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过程揭示课题,介绍《山海经》(提前贴好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精卫填海》。 2.介绍这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像《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样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 3.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初识“精卫”。 4.借助课文注释,进一步了解“精卫”。 ①随文识字“帝”,点拨:中间是点、横勾,下面是个巾。 ②借助注释,引导学生认识炎帝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5.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课题就是课文内容的简要概括。 读通课文,读出停顿 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每一句句子是什么意思? ①引导学生了解“少”读第四声。现在将年轻的女子称为少女,这里“少女”指小女儿。“炎帝之少女”,就是“炎帝的小女儿”。 ②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为”读wéi,是变为,成为的意思。 ③借助甲骨文,引导学生理解“溺”的意思是,人沉没于水中,“溺”的意思就是“溺水、淹没”。 ④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衔”是用嘴含。 2.教师点拨,读文言文时,可根据标点自然停顿,还可以根据意思,在“溺”“衔”这些词语后面稍做停顿。 3.听课文录音跟读,读好句中停顿。 三、疏通文意,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试着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 预设: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游玩在东海,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把他们填塞在东海里。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曰”的意思是“叫做”,引导学生发现,中间的短横起笔要紧靠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横折。 ②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以堙于东海”的意思,就是把木石填塞在东海,理解“游于东海”的意思需要调换语序,意思是“在东海游玩”。 ③举一反三,在庭院中做游戏,可以说“戏于庭”;在森林里捕猎,可以说“猎于林”;在教室里学习就是“习于室”。 2.提问: 女娃为什么会变成精卫去填海呢?她是怎样填海的? 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女娃变成精卫是因为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精卫常常衔着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东海里。 4.教师总结:精卫填海的原因是“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贴板书: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她是这样填海的“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贴板书: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四、感受神奇,讲述故事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说说故事中感到神奇的地方?(贴板书:神奇的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女娃游于东海”不可思议,一个小女孩,竟然能在广阔无边的东海里游玩。她可能活泼、勇敢。 预设2:女娃溺水身亡,并没有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化作了一只精卫鸟,很神奇。 预设3:读到“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句子,感到十分神奇。一只小小的鸟,竟然要靠一己之力把无边无际的大海填满,很了不起。 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预设:女娃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她活泼开朗。一天,女娃在东海上游玩。突然,平静的大海掀起了巨浪,女娃被卷入巨浪之中……几天过后,一只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的小鸟在东海中破浪而出,它的名字叫精卫,为了不想让更多的人在东海失去生命,精卫鸟立誓要填平大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迎着刺骨寒风,面对狂风巨浪,仍旧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不知疲倦地往返于西山与东海之间。 ①引导学生自主练习。 ②鼓励学生评价。 4.教师总结:知其不可而为之,真是一只有志气的鸟,这就是一种坚韧执着的精神。女娃虽然溺身而亡,但她的生命却得到了延续,化成了一只精卫鸟,这样死而不灭,人变成鸟的神奇变化,真是充满丰富的想象。(贴板书:坚韧执着) 5.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死而不灭”的神话人物? 预设:我们熟悉的盘古,他开天辟地,倒下以后,身体化作大地万物,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6.提问: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虽然死去,但都化身成了不同的事物,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这些故事都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想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7.引发思考:精卫填海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果呢?东海有没有被填满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课后去创编不同故事的结局。(贴板书:……) 8.背诵文言文。 9.教师总结:通过结合注释,关注插图,展开想象的方法,学习课文、讲述故事,感受到了精卫身上那坚韧执着的精神,她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精卫填海》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13 《精卫填海》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学习目标1.认识“溺、堙”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曰、返”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课前学习任务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她是怎样填海的?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试着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 【学习任务二】 边读边想,故事中哪些地方感到特别神奇? 【学习任务三】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推荐的学习资源1.《山海经》南方出版社 2.《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浙江教育出版社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13 《精卫填海》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作业练习一、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返:( ) 故:( )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堙:( ) 二、根据要求填空。 1.《精卫填海》这个神话传说选自 。这本书中还有夸父 、 女娲 、大禹 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将精卫的别名和其含义正确连线,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喜欢的别名及理由。 冤禽 有志气的鸟 誓鸟 含冤的鸟 志鸟 发下誓愿的鸟 我喜欢 这个别名,因为 三、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精卫填海的故事。(不少于50字的表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