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了解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付出的努力,学习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精神。(政治认同)2.知道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影响,初步理解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道德修养)3.通过研学之旅活动,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健全人格及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学习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精神。教学难点:通过研学之旅活动,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理解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课前准备:了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搜集参与过的纪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的活动。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前半生,引出他走上革命道路,师:他为什么要带领人民走上革命道路,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板贴课题)第一展厅:晚清中国1.出示第一组资料“不平等条约”组图。师:现在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学生回答:水深火热/内有外患等)2.教师小结第二展厅:革命原起1.出示资料起义列表。①1895-1911年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的武装起义。请同学们猜②师小结并结合课本 54页,了解黄花岗起义的故事。2.召开七十二烈士故事会:小组合作分享人物事迹①师生一起了解喻培伦的故事。撰写一句话墓志铭。②抽卡片,小组合作(四位英烈)③师小结,学生通过练习题回顾英雄人物老师提问: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坚持革命呢?(学生交流:想推翻清王朝/想挽救落后的中国/坚定信念等)3.分析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师:革命党人的牺牲有意义吗 学生分析小结:革命党人凭借这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经历无数失败却仍然继续斗争,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有谁了解辛亥革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第三展厅:武昌首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四川保路运动、汉口租界爆炸、武昌城内兵力不足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学生分析胜利原因?师小结:这是革命胜利的第一枪,也被称为武昌首义。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它的成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2.小组合作:标注全省响应实况①小组展示②师小结:这真是一场众望所归的革命啊!因这一年正好是辛亥年,所以称这一年的革命为辛亥革命。③辛亥革命的意义第四展厅:辛亥百年1.各地纪念辛亥革命组图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回顾,你都参与过那些纪念活动?2.探究纪念原因和方式①习主席的讲话。②师小结:我们纪念它不仅是因为这次革命意义重大,更是为了缅怀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结语:①齐诵《辛亥之歌》来铭记为国为民牺牲的革命先驱。②师总结回顾本节课: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必将不辜负战士们的流血牺牲,不辜负父母用劳动汗水的养育,用激情的壮志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附随堂练习一、 英雄人物对对碰哑党人 喻培伦举家革命《禀父书》 林觉民绝笔书 方声洞炸弹大王、大将军 程良铁血丈夫《与妻书》 饶国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