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遵守规则 课型:新授 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道德修养: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法治观念: 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 健全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生活自律习惯,尊重和敬畏规则做人品格。 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规则教学难点: 维护与改进规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 修改意见复习导入 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 规则是怎样维护社会秩序的? 回顾知识点 面向全体学生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展示提升能力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 自学提纲 1、自由和规则有什么关系?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有人问,如果人人处处都严格遵守社会规则,我们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那么,自由与规则不就矛盾了吗? 强调:自由不代表随心所欲,更不代表能违背法律,不受规则的制约 当双方的自由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通过规则来划定自由的边界 因为生活中的自由总是与别人有关联,所以要受到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行使自由也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 自觉遵守规则 遵守规则,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根本上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说明遵守社会规则不仅需要他律,还需要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维护与改进规则 坚持维护规则。从我做起,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自由需要规则来约束,来保障;我们要把遵守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并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社会才会更加有序、和谐! 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B.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C.规则是对自由的保 D.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快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用笔在教材上划出问题要点 交流讨论:自由和规则有什么关系 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不遵守规则受到惩罚的事例:明星偷税漏税、贪污腐败等 交流讨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交流讨论;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 交流自己的收获 教给学生做题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板书设计 ↗ 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 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遵守规则 自觉遵守规则 → 他律与自律 ↘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维护与改进规则作业设置 知识点背诵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