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主题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聚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题。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教育”中“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1.我们神圣的国土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2、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情况。2.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单元链接班集体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培养学生共建共享的意识。可以看出学科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中,教材选取了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等情境,教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关注现状、思考方法技能这三个元素,每课独立性很强,连接性也很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3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辽阔的国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和世界地图,了解祖国的疆域;第二板块“好山好水好风光”介绍祖国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眼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板块“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点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影响,培养尊重不同风俗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家亲》由3各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第二板块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在了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第三板块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旨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内容大单元情境国家课程补充素材课时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的道德教育我们神圣的国土《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地图《中国的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2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一带一路总规划》2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礼貌,能遵守课堂纪律,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责任意识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2.结合生活实际和小组探究,讨论,了解我们神圣的国土和民族情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懂得作为国家小主人肩负的责任。3.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通过观察生活环境,认识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我国国土的组成和民族情况,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道德修养:了解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做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法治观念: 知道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责任意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各民族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难点:使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自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预习,搜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相关资料四、评价任务 1.链接生活,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够主动参与分享交流每说出一个得1星( )能说出少数民族名称 每说出一个得1星( )体验探究类 能积极参与探究民族发展情况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积极参与体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活动得1星( )能够积极探究民族发展情况能正确判断案例的得2星;能积极参与探究交流的得1星。( )辨析活动:能够理解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评价量表3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积极谈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得1星;能够判断谁也离不开谁得1星;有针对性的提出例证加1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导入新课 (一)激趣:中华民族一家亲想一想,说一说货币流通的平等我们的人民币上除了汉字外,还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引出哗民族一家亲,渲染氛围,切入主题。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讲授新课 (二)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1.读图片,了解民族情况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 56 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我国总人口已达 14.4 亿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2.小活动:生活中的少数民族甲:我们班里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和藏族的同学。乙:我们小区有傣族、满族和壮族的居民,邻居家的阿姨是朝鲜族。请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少数民族情况。教师小结: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如壮族和藏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和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族和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境内。另外云南省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有苗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近1/3。3.活动探究:读少数民族分布图,分析交流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教师总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4.活动园:大家一起来探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活动园提供的资料,思考,从这些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有18个少数民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这一数量在1990年、2000年分别增加到22个、28个、43个。2000年,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1个;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20个。汇报:说说你的发现示例:我发现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了,这带来的好处是……教师小结: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5.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板书:中华民族大家庭(三)活动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1.教师讲解: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园:探索与发现: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1)事例展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内地汉族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互换)。历史上,马帮没着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再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等内地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融。比如,傣族的凤尾竹传到西藏地区,使得藏族乐器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推动了我国西南边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2)文化交融事例历史上,马帮沿着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族人民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再从藏族人民手中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等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融。比如,傣族的凤尾竹传到西藏地区,使得藏族乐器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3.汇报与交流下面是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1)现在我们用的“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蒙古族。(2)现在的旗袍来源于满族,已成为多民族妇女喜欢的服装(3)我知道的少数民族乐器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芦笙。它们的声音真好听。……教师总结: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板书: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活动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图示,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通过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民族分布图,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通过“大家一起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结合教师所给的示例,理解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活动二:通过教师对民族关系的讲解和组织学生参与“探索与发现”活动,使学生在分享交流民族交融的事例中,更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道理。通过组织学生关于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分享交流,使学生明确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动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了解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作出准确判断,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活动: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考察学生对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了解,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3。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一个班级公约。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合理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本节课主要探究中华民族大家庭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读图识图、活动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主动性,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改进设想“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节,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性略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选取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案例,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3.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内容一览表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1.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2、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情况。2.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单元教学情境内容 大单元情境 国家课程 补充素材 课时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的道德教育 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地图《中国的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一带一路总规划》 2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道德修养:了解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做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法治观念: 知道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责任意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各民族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难点:使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自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的人民币上除了汉字外,还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货币流通的平等:新知导入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中 华新知导入新知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 56 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我国总人口已达 14.4 亿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汉族少数民族8.9%91.1%环节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 我们小区有傣族、满族和壮族的居民,邻居家的阿姨是朝鲜族。 我们班里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和藏族的同学。生活中的少数民族新知讲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如壮族和藏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和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族和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境内。另外云南省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有苗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近1/3。新知讲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新知讲解大家一起来探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活动园提供的资料,思考,从这些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活动园新知讲解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有18个少数民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这一数量在1990年、2000年分别增加到22个、28个、43个。2000年,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1个;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20个。在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的少数民族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知讲解汇报:说说你的发现我发现—————————————————————————————————————————————我发现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了,这带来的好处是———————————————————————————新知讲解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新知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相关链接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环节二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新知讲解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探索与发现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活动园新知讲解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内地汉族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互换)。历史上,马帮没着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再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等内地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融。比如,傣族的凤尾竹传到西藏地区,使得藏族乐器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推动了我国西南边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茶马司遗址新知讲解活动园文化交融的事例历史上,马帮沿着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族人民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再从藏族人民手中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等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融。比如,傣族的凤尾竹传到西藏地区,使得藏族乐器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新知讲解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一千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新知讲解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彝海结盟”“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彝海,红军还建立了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知讲解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登.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其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为北魏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知讲解下面是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汇报与交流活动园新知讲解5.6.1.2.3.4.现在我们用的“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蒙古族。现在的旗袍来源于满族,已成为多民族妇女喜欢的服装。我知道的少数民族乐器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芦笙。它们的声音真好听。唐朝诗人王建有诗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表明当时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原影响很大。相传,元朝时,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黎族人民的棉纺技术,并进行改良、传播。新知讲解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今年学校举办的抗日战争图片展中,我看到来自不同民族的抗日英雄的事迹。新知讲解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新知讲解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新知讲解课堂练习1.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相扶风雨中,危难见真情……歌曲《一家人》演唱云集汉、维吾尔回等民族近30位艺术家,深刻诠释民族情。小秦欣赏歌曲后颇为触动,写出以下心得,其中正确的是( )。①我国各族人民情感上相互亲近、友谊深厚。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相差无几。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B课堂练习2.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 )的分布格局。A.大散居B.交错杂居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课堂练习3.人民币上印有( )种民族文字。A.三 B.四 C.五C课堂练习4.在我们辽阔的土地上,一共生活了( )个民族。A.55 B.56 C.65B课堂总结无论你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你现在身处海内,还是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热爱、建设、守卫我们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所生活的村里有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有何不同,准备与同学分享交流。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课件(共37张PPT).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