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内容一览表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1.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2、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情况。
2.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单元教学情境
内容 大单元情境 国家课程 补充素材 课时
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的道德教育 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地图《中国的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
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一带一路总规划》 2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道德修养: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法治观念: 明白56个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健全人格: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56个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责任意识: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难点:感受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新知导入
图片欣赏,交流感受
从这些少数民族为主题的邮票中,你了解到哪些少数民族的风情?
新知导入
各民族的饮食
蒙古族
傣族
壮族
新知讲解
环节一 入乡随俗
各民族的服饰
蒙古族
苗族
维吾尔族
藏族
汉 族
朝鲜族
新知讲解
藏族
各民族的民居
蒙古族
汉族
新知讲解
各民族的美食维吾尔族的烤馕蒙古族的奶皮子藏族的牦牛酸奶朝鲜族的冷面新知讲解新知讲解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小小分享会
(1)你介绍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项生活环境或文化习俗?
(2)它有什么寓意?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有人要参与这项活动或者参观他们的生活环境,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请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探究,介绍少数民族的节庆、服饰、饮食、民居或礼仪。展示形式不限(故事会、才艺展示、演讲等)。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新知讲解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几个民族的春节习俗
新知讲解
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族人民规模宏大,绚丽缤纷的。花灯节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创立,主要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藏语为“坚阿曲巴”。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还有木偶表演。花灯点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达赖喇嘛和主要官员照例出巡,观赏灯花,西藏各地群众也赶来看花灯。夜间,郊区农人进行对歌比赛,有时延续几天才能结束,这是拉萨最热闹,最快活的节日。西藏酥油花灯节新知讲解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新知讲解
傣族
泼水节
新知讲解
彝族
火把节
新知讲解
相关链接
新年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比如,汉族说“过年好”“万事如意”;藏族用“扎西德勒”表示“吉祥如意”,用“洛萨尔桑”表示“新年好”;蒙古族说的“乌力吉”是“吉祥”“美好”的意思。
新知讲解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新知讲解
各民族在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上都存在差异,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环节二 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发展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讲话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关链接
国务院发布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新知讲解
广西陆地边境地区居住着壮、汉、苗、京、彝等民族。近年来,政府在这一地区投入大量资金,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口岸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新知讲解
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展 之称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曾经有人预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2006年7月1日,被人们看成是“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揭开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为了建造青藏铁路,有的汉族专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青藏高原,把灿烂的青春献给了青藏高原 在建设过程中,藏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建设者在一起,解决了高原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新知讲解
环节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活动园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们小组学唱了《爱我
中华》这首歌,并排练了民
族舞,想表演歌伴舞。
  我们小组准备找一个不同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编成课本剧,到时候表演给大家看!
  我们找了一组有关“精
准扶贫”的图片,准备讲讲
图片背后的故事。
  我们打算编一段
赞美“兴边富民”行
动的快板书。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天路”颂歌,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的看法吧?
阅读与交流
阅读角
新知讲解
“天路”颂歌
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曾经有人预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2006年7月1日,被人们看成是“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揭开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为了建造青藏铁路,有的汉族专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青藏高原,把灿烂的青春献给了青藏高原。在建设过程中,藏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建设者在一起,解决了高原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新知讲解
关于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一)
王汉东的故事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他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的时候,他却病倒了,后来在太原市的一家医院去世了。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去世前,他对局里的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后悔,我死了,让我的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
新知讲解
关于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二)
邓广吉的故事
  邓广吉是铁道兵十师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上得了白血病。在家乡的医院接受救治时,他给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新知讲解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之歌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藏语“扎西德勒”表示( )。
A.新年好 B.吉祥如意
C.祝你平安 D.你好
B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各地独特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火把节”
B.福建省福州市有“孝顺节”
C.内蒙古自治区有“那达慕大会”
D.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三月三”歌节
A
课堂练习
3.在五(1)班,有位来自回族的小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总嘲笑小丽是来自少数民族
B.小美和小华总在背后说小丽的口音难听
C.小峰总是热心的帮助来自回族的小丽,并尊重她的风俗习惯
C
课堂练习
4.云南是少数民族之乡,建成民族团结示范区是习总书记给云南的指示,对此,我们应( )。
①尊重民族习俗,互帮互助②欣赏民族特色,相互促进
③同心同德,共同繁荣进步④统一服饰,消除民族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加深了对我国少数民族习俗的了解,懂得了各民族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同学们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共同奏响民族团结之歌。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或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并于家人分享。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
入乡随俗
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
民族团结一家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主题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聚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题。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教育”中“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1.我们神圣的国土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2、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情况。2.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单元链接班集体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培养学生共建共享的意识。可以看出学科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
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中,教材选取了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等情境,教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关注现状、思考方法技能这三个元素,每课独立性很强,连接性也很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3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辽阔的国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和世界地图,了解祖国的疆域;第二板块“好山好水好风光”介绍祖国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眼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板块“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点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影响,培养尊重不同风俗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家亲》由3各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第二板块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在了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第三板块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旨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内容大单元情境国家课程补充素材课时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的道德教育我们神圣的国土《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地图《中国的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2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一带一路总规划》2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礼貌,能遵守课堂纪律,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责任意识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2.结合生活实际和小组探究,讨论,了解我们神圣的国土和民族情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懂得作为国家小主人肩负的责任。3.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通过观察生活环境,认识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我国国土的组成和民族情况,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道德修养: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法治观念: 明白56个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健全人格: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56个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责任意识: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难点:感受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预习,搜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相关资料
四、评价任务 1.链接生活,知道各民族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入乡随俗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够主动参与分享交流每说出一个得1星( )能说出不数民族的不同风俗 每说出一个得1星( )体验探究类 能积极体验各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积极参与体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活动得1星( )能够积极体验各民族同心同德,守望要助能正确判断案例的得2星;能积极参与事例交流的得1星。( )辨析活动: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评价量表3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积极谈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得1星;能够判断民族团结事例得1星;积极交流举例加1星;(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一)激趣:引出中华民族一家亲 从这些少数民族为主题的邮票中,你了解到哪些少数民族的风情?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集邮图片,交流感受,引出中华民族一家亲,渲染氛围,切入主题。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
讲授新课 (二)活动一:入乡随俗1.欣赏图片,交流感受教师小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2.小小分享会请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探究,介绍少数民族的节庆、服饰、饮食、民居或礼仪。展示形式不限(故事会、才艺展示、演讲等)。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1)你介绍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项生活环境或文化习俗?(2)它有什么寓意?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有人要参与这项活动或者参观他们的生活环境,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示例展示:※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族人民规模宏大,绚丽缤纷的。花灯节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创立,主要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藏语为“坚阿曲巴”。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还有木偶表演。花灯点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达赖喇嘛和主要官员照例出巡,观赏灯花,西藏各地群众也赶来看花灯。夜间,郊区农人进行对歌比赛,有时延续几天才能结束,这是拉萨最热闹,最快活的节日。3.相关链接新年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比如,汉族说“过年好”“万事如意”;藏族用“扎西德勒”表示“吉祥如意”,用“洛萨尔桑”表示“新年好”;蒙古族说的“乌力吉”是“吉祥”“美好”的意思。教师小结:各民族在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上都存在差异,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板书:入乡随俗(三)活动二: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1.时政链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发展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讲话: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相关链接: 国务院发布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小小分享会分享交流你所知道的国家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事例。示例:(1)广西陆地边境地区居住着壮、汉、苗、京、彝等民族。近年来,政府在这一地区投入大量资金,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口岸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2) 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展 之称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曾经有人预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2006年7月1日,被人们看成是“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揭开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为了建造青藏铁路,有的汉族专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青藏高原,把灿烂的青春献给了青藏高原 在建设过程中,藏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建设者在一起,解决了高原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板书: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活动三:民族团结一家亲1.活动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阅读与交流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天路”颂歌,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的看法吧?“天路”颂歌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曾经有人预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2006年7月1日,被人们看成是“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揭开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为了建造青藏铁路,有的汉族专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青藏高原,把灿烂的青春献给了青藏高原。在建设过程中,藏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建设者在一起,解决了高原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事例展示:关于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邓广吉的故事  邓广吉是铁道兵十师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上得了白血病。在家乡的医院接受救治时,他给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王汉东的故事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他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的时候,他却病倒了,后来在太原市的一家医院去世了。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去世前,他对局里的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后悔,我死了,让我的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民族团结之歌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板书:民族团结一家亲 活动一: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民族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服饰和民居等图片,使学生理解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小小分享会”,使学生在分享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或文化习俗等,深刻理解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活动二:通过“时政链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使学生明确我们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通过设置“小小分享会”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自己所知的国家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事例,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各民族要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的道理。通过组织“活动园”,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理解各民族要团结友爱。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关于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共同朗读“民族团结之歌”,进行情感熏陶。 活动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于入乡随俗的了解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活动二: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作出准确判断,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活动三: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考察学生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了解,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3。
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一个班级公约。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合理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本节课主要探究入乡随俗、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理论讲解、活动园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环节的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各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的道理,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改进设想关于民族团结的话题,由于学生日常与少数民族人接触并不多,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选取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