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 四 课 建 设 法 治 中 国第 一 节 夯 实 法 治 基 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健全人格】总结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学重点】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教学难点】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知识导航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作用)P45-47法治的要求? P45-46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方针?P48-49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进程?取得成就P481.2.4.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5.选择法治道路第一部分探究思考: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法 治什么法?如何治?2、法治的要求: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何谓良法?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要求一:实行良法之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良法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的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请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我国制定保护未成年人的良法《食品安全法》但是生活中毒大米、毒奶粉、毒……屡屡出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还需要善治。法治的要求(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良好的治理)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良法善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良法+善治=法治归纳总结:法治的要求①个人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1963年7月6日,世界法学家协会在美国华盛顿成立,同时该协会规定每年4月22日为世界法律日,并将世界法律日的主题定为:依法治理社会,依法实现世界和平,建设国际和谐社会。1965年4月22日,第一次世界法律日庆典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从那以后,每年的4月22日,各国的法官和法学家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为宣传和普及法律做出努力,并得到各国元首的鼓励和支持。共同探究思考:世界法律日为什么会得到各国的支持?世界民法典②国际角度: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2000多年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后变法改制、救亡图存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思考:国家对两家药企的处罚体现了法治哪些作用?③国家发展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个人角度)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国际角度)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p45(国家角度)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归纳总结:描绘法治蓝图第二部分1、改革开放以来法治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16字方针1982现行宪法通过1997《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0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2002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12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20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结合视频和课本知识,小组讨论列举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新成就。2、法治中国建设新成就一 、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二 、中国的法治领导体制更加健全;三、宪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四、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备;五、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六、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七、法治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八、涉外法治工作开辟新局面;九、依规治党实现历史性跃升;十、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成效卓著。中国法治这十年: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全面依法治国相关链接 P49探究分享:你怎么认识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提示: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行动指南等角度说明。地位: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48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立法法》的制定程序对我们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归纳总结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1)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3)在实践生活中,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4)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能为法治国家做哪些贡献?(补充)描绘法治蓝图法治含义及要求选择法治道路夯实法治基石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方针)、行动指南为什么走法治道路本课小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先哲很早就提出了“法”的理念。下列古语能够体现法治精神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②法不阿贵,道不绕曲③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④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B随堂练习: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3月,游客任先生自驾来扬州,因路况不熟将车停在禁停区,交警依法开出罚单。两天后,任先生发现罚单标注“首违警告,零分零元”,感动之余,承认自己违停并点赞交警。交警的行为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A.公正司法原则不可违 B.外地游客违章免处罚C.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D.轻微违法无须负责任C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都高度关注妇女、儿童、老人等重要群体,以大量具体的司法案件彰显了中国法治的力度、温度,呈现“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这表明( )A.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 B.公平正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C.只有司法机关才能维护公平正义 D.我国社会已经实现了绝对的公平正义A4.(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材料表明( )①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才会强大④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5.(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3月13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正式发布。在此次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些信息表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权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C.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保障了公民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D.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D教师寄语: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pptx 视频素材 (1).mp4 视频素材 (2).mp4 视频素材 (3).mp4 视频素材 (4).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