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宁德五中高一开学考试语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戴”是动词。
B.“他打算明天去滨湖湿地公园”和“我真的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的词性不同。
C.“我相信你一定能越来越坚强!”这一句中加点词语分别是动词、副词和形容词。
D.“哎呀,合肥一中的校园真是美极了!”这一句中“哎呀”是拟声词。
2.(本题2分)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3)我在。
(4)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
A.介词 介词 动词 副词 B.副词 介词 动词 介词
C.副词 动词 介词 介词 D.副词 副词 动词 介词
3.(本题2分)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 )
A.并列短语:听说读写 良师益友 轻松愉快 光荣而艰巨
B.动宾短语:复习短语 洗头发 擦干净 摆放整齐
C.偏正短语:新的语法 生日礼物 跟我们学 非常激动
D.主谓短语: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意志坚定 工作繁忙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5.(本题2分)下列句子的主干提取错误的一项是( )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主干:天底下横着荒村。)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主干:《清明上河图》是一幅。)
C.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主干:企鹅蝶藏。)
D.这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主干:蝉强壮)
6.(本题2分)下列对句子成分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场)的同学{都][格外]激动、兴奋。
B.[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C.(住在山中)的(那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D.(我们班)的班长[每天]复习<一次>课文。
7.(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用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是( )
A.苏州园林布局幽雅。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D.我对这次考试很有信心。
8.(本题2分)对下列句子语气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你就在操场等我,不要乱跑。(祈使句)
B.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疑问句)
C.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感叹句)
D.我想念黄山的雨。(陈述句)
9.(本题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在三孝口进行义卖活动,你是坐地铁去?还是坐公共汽车去?
B.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D.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10.(本题2分)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小刚同学想请语文老师指导作文,老师因外出教研下午没有在学校,晚辅导课前小刚在办公室看见刚刚赶回学校的老师,他拿着作文说:
A.“老师,你跑哪去了,我找了你一下午都没找到,你不是答应给我批改作文了吗?”
B.“老师,您一定很忙吧?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帮我批改一下作文吗?如果您不方便,我放学或明天再来,您看可以吗?”
C.“老师,你怎么一下午都不在办公室啊?急死我了,你快帮我把作文批改了吧。”
D.“老师,我知道您工作特别忙,每天为我们的学习操心,您一定要多休息,注意身体啊!”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①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线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②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1.(4分)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参照示例概括马兰花每次流泪的表现和心情。
示例:第一次流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委屈与隐忍
第二次流泪:
第三次流泪:
12.(3分)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个故事的?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
13.(2分)小说擅长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① ②
14.(3分)小说中,马兰花和丈夫因为借给麻婶的六百块钱屡屡发生争执。最后,麻婶的女儿还了钱,还免费将房子借给马兰花一家居住。马兰花的丈夫做了一桌子菜犒劳妻子。当一家三口在餐桌上享用香喷喷的饭菜的时候,假如你是马兰花的女儿,你想对爸爸或妈妈说点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共21分)
(本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5.(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16.(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避讳,指古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C.迁 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17.(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18.(8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②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19.(4分)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明。
四、现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20.(3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诗描绘了一幅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
B.曾诗描绘了一幅柳树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
C.两首诗均营造了“有我之境”,将柳树人格化,均抒发了对前路艰难的忧愁。
D.两首诗中均未出现柳字,郑诗抒发离人之愁,曾诗贬抑、嘲讽一种社会现象。
21.(6分)郑诗中“千丝万絮惹春风”一句突显主题,情意浓烈,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共8分)
22.(本题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高一的第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亲爱的同学们,高中生活即将开始,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也要有“ 、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六、材料作文(共30分)
23.(本题30分)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是个人的困难和烦恼,有的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难题。有些我们已经找到解决之法,有些我们仍在努力探寻中……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参考图示,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①不少于7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
你可以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感悟;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某人寻求帮助……
你可以写一篇演讲稿,向同学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词性的能力。
D.“哎呀”是感叹词,不是拟声词。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词语的词性的能力。
(1)“在”表示“正在”,修饰动词“飞翔”,是副词。
(2)表示动作、情态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党的关怀”是“成长”的环境状语,“在”是介词。
(3)“在”陈述动作、情况,是动词。
(4)表示动作、情态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华北平原”是地点,所以“在”是介词。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结构类型的辨析能力。
B.“擦干净”“摆放整齐”为动补短语。“干净”是对“擦”的补充说明,“整齐”是对“摆放”的补充说明。
C 5.D 6.C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正确划分句子成分的能力。
A.“布局幽雅”作谓语,是主谓短语。
B.“觉得”作谓语,是一般动词;“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作宾语。
C.“让校园充满了活力”这一兼语结构作谓语,是动宾短语。
D.“有”作谓语,是一般动词;“信心”作宾语。
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方式的能力。
C.“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是祈使句,不是感叹句。
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是选择问,前一个句子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B.“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是作品,应把引号全改为书名号。
C.“皇帝说”位于说的内容中间,其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D。
10.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A.“你跑哪去了……你不是答应给我批改作文了吗”有误,质问语气,显得生硬,让人不舒服;
C.“你怎么一下午都不在办公室啊?……你快帮我把作文批改了吧”有误,跟老师说话用指责和命令语气不恰当;
D.“我知道您工作特别忙,每天为我们的学习操心,您一定要多休息,注意身体啊”有误,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并没有表达让老师指导作文的诉求。
故选B。
11. 眼里含着泪 气愤与不满 满眼的泪水 惋惜、感激与释然 12.顺叙和插叙相结合。①小说以顺叙讲述了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的事、与丈夫因六百元几次争吵、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的故事,思路清晰,故事完整。②中间插叙了马兰花与麻婶的友情,为后文马兰花没有开口要钱作了铺垫,使情节更合情合理、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13.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14.示例一:爸爸,热心助人没有错,很多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我们都要像妈妈学习。
示例二:妈妈,我一直认为您做的是对的,即使爸爸跟你争吵的时候,哪怕人家不还这600块钱。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二次流泪是当丈夫不停地唠叨指责时“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不满。
第三次流泪是看到麻婶女儿的来信时“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有对麻婶借钱记账的感慨,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更有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思想行为转变的释然。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构思技巧的能力。
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文章整体上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叙述的,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感受到故事的内在逻辑和节奏。
其中又插叙了马兰花与麻婶的友情,“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这也是后文马兰花没有提前的原因之一,“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使情节更合情合理、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能力。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运用神态描写。马兰花听说麻婶的不幸后,提不起精神,不时发呆,表现了马兰花是一个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中,运用动作描写塑造人物。通过男人“撂”“拂“摔”等动作,将男人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14.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答案内容应围绕小说的主题,即对乐于助人、善良淳朴精神的赞美。比如对爸爸说,可以肯定妈妈的做法,让爸爸也能认识到帮助别人的意义,希望爸爸也能像妈妈学习;对妈妈说则可以从理解妈妈的角度对其进行肯定。无论选择对爸爸还是妈妈说点什么,都要注意把握“女儿”的身份,语言要得体。
15.B 16.D 17.A 18.①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
②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
19.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
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
“自顷已来”是后面句子的时间状语,其后要断开;“军”是“征行”的主语,应在“军”前断开,排除CD。
“家室”是一个词,指妻子,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为纪年”错,“是年乙未”意思是“这年的乙未日”,可知文中为纪日。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因果关系不当。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可知,曹操年少之时放浪形骸,因此不为当时人们所重视,但是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若”,假如,如果;“用”,被任用;“何以”,宾语前置,凭什么;“霸世”,称霸天下。
②“有司”,指官吏,官府;“明”,明白,弄清;“士”,有才能的人;“业”,工作。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可知,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
由原文“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可知,曹操举了陈平和苏秦两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年少时就机智敏锐,遇事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当时的人都不认为他有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不能拯救天下,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太祖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议郎。建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训练水军。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官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符合我的心意。”建安十五年春天,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谁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们共治天下呢!君主想要得到贤才,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正是急需贤才的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建安十六年,曹公到达孟津。汉献帝命曹公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这年的乙未日(十二月十九日),曹公下令说:“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陈平难道有德行吗?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却辅佐弱小的燕国渡过难关。由此而论,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又说:“刑罚,有关百姓的生命,如果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有不称职的,却把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他,我非常害怕。应该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刑罚。”因此又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0.C 21.①柳条婀娜,柳絮飘飞,一个“惹”字尽得其妙,缠绵多情,极力牵曳挽留,惹动诗人缭乱的离绪。②“千丝万絮”即“千思万绪”,一语双关。明写柳树妩媚多姿,暗写春风撩拨离人心弦与思绪,与上句“无限”相得益彰,含玄藏意,令人回味。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均抒发了对前路艰难的忧愁”错。《柳》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咏柳》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中提到春风中柳条婀娜,柳絮飘飞,一个“惹”字,尽得其妙。柳丝轻拂,依依袅袅,似乎在挽留什么,好像牵拽这离人的裙带,缠绵多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 ,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愁别绪。
“千思万绪”,一语双关,明写柳树妩媚多姿,暗写春风撩拨离人心弦,思绪深永。与上句“无限”相得益彰,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令人回味无穷。诗人写的情真意切,韵味深长。把心中无限的离愁别绪,幻化成一团愁云惨雾,分外哀怨。
2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凌”“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图画式材料作文题。
文字部分阐述了成长路上总是遇到问题的现实,并将问题分为“个人的”“这代人共同的”。这就提示我们,写作时不一定拘泥于个人的生活视角,也可以将视野扩大、眼界太高,关注时代共同的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有的已经找到解决之法,有些我们仍在努力探寻中。学生可以思考,哪些个人的、时代的问题已经解决,哪些还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图画部分,“我有99个问题,我的文章只关注重要的我关注的问题”,这句提示语告诉我们,文章可写的范围虽然很广,但也给我们选题造成了困扰,指导我们要如何缩小范围,思考“写什么”。从众多问题中找到我认为重要的,或者我关注的问题即可,不必写的太多、太杂。“我更在意怎么解决问题”,这是从纵深角度指导我们,不能仅仅摆出问题,还应“分析问题”,更要“解决问题”。“问题起因”“解决办法”“有何收获”“谁能帮我”“正视问题”“反思过程”,这些是具体的指导我们如何把文章写深、写透。
写作助手更是具体指导了写作思路:写记叙文,可以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感悟;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某人寻求帮助……这些是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提示。当然具体写作时要把问题解决的过程阐述清楚,还应该注意写出层次,其间的描写也要到位,否则就是流水账;“感悟”是升华部分,既是思想认识的升华,更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你可以写一篇演讲稿,向同学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偏于议论文的写法,只是以演讲的形式呈现出来。要从自己的感悟中,或者是从众多类似现象中得到启迪,将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从宏观视角关注某些现象,从而得出普遍的哲理。
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意思是可以写小小说、散文等。无论哪种写法,要始终围绕材料含义进行,不可脱离材料。
立意:
1.客观看待,努力解决。
2.探寻路上无惧风雨,努力耕耘莫问收获。
3.时代问题,我辈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