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总第 课时教学章节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课 型 新授课 年 月 日课 题 第一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课标解读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核心 素养 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2、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教学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传承。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导 学 过 程 学法指导【课前导入】教师出示“传统节日知多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列举四个传统节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瑶族盘王节、藏族望果节、汉族春节。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传统节日能流传至今?学生发言,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出示本节课课题: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切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有多元一体特点【课堂探究】第一目:中华文化根 (一)教师出示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文明与文化” 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都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的,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教师结合材料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一: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 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 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师出示视频“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教材探究与分享“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学生观看视频,仔细阅读探究与分享,体会韵味。 教师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教师在出示知识点时,出示对应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 探究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色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探究三: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探究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三)教师出示搜集整理的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六副图片。“戏曲进校园”、“青少年练习太极拳”、“儒家著作总汇”、“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上海世博会中国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奥残会火炬”。 教师结合材料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教师在出示知识点时,出示对应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 探究五: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探究六: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怎么做?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探究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探究九: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四)教师出示习近平主席讲话材料: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教师结合材料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十:什么是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探究十一: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探究十二: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五)教师出示教材“探究与分享: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教师结合材料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十三: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教师出示“2022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事迹”,学生阅读材料,教师提出思考题:钱七虎的故事表达了什么品质?这些品质从何而来? 过渡到第二目:美德万年长 (六)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一脉相承的忧乐思想” 孟子和范仲淹语录。学生仔细阅读,体会感情。教师结合材料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一: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③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④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⑤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探究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①有忧国优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⑥有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七)教师出示反映传统美德的七副图片和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宁波好人“顺其自然”。提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四: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利用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承接第一段正文回应单元题目文明与家园表明中华文明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呈现我国文化遗产信息引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关注激发学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习近平主席关于文化的讲话材料让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重要论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利用汉语桥系列中外文化交流比赛作品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感受中华文化的繁荣与独特魅力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宣扬钱七虎的感人事迹以及孟子范仲淹的优乐思想宁波好人顺其自然这一先进典型引导学生见贤思齐身体力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依托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传承和践行中华美德做具有中华美德基因好少年【课堂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边疆各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表明( D )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 .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D .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是( D ) A .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是排斥的 B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 .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最大 D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综艺节目,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典,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B ) 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③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是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4."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高中,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这让我们感受到的美德的力量有( D ) ①爱好和平 ②讲信修睦 ③敬业友善 ④无私奉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5."顺其自然"是宁波温暖而又神秘的好心人,每年都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捐款数额元到上百万元不等。"顺其自然"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 ) A .扶危济困 B .诚信守法 C .孝敬父母 D .忧国忧民 6.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因此,我们要( B ) ①守护精神家园,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②认真学习外来的一切文化 ③养成健康的生式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某校开展了"云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分组设计主题海报,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海报内容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国茶文化长盛不衰,传遍全球的原因之一是具有怎样的包容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报内容二: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茶文化的"和"精神,主要表现在以礼待人、坦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通过饮茶、敬茶,以茶联谊,以茶传情,以茶表德。人们借品茶体验和领悟清和、俭约、自尊、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 (3)"重德,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4)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怎样的和乐风范?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5)"重德"启示青少年怎样践行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打好中国底色,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在行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什么?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什么? 文化自信 通过选择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知识进行矫正提高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 通过材料分析题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对关键字的把握准确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整合的能力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