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送友人李 白绵绵情致,似水流长——《送友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作者简介背景: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独有情衷。活动一:自由朗诵诗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讲究轻重舒缓、抑扬顿挫)送 友 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活动二:疏通诗意1.重点字词2.诗歌内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⑵白水:明净的河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⑶一:助词,加强语气。⑷别:告别。⑸蓬:蓬草,干枯后根株断开,常随风飞旋。人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⑹征:远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后世用为典故,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好像不忍离去。⑻兹:此。⑼萧萧:马嘶叫声。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诗人李白是如何通过文字传递“送别友人”时的绵绵情意的?【圈点批注:可抓住重点字词句从景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情感等方面圈点批注】活动三:品味语言、体味情感首联: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诗人与友人的不忍遽( jù 仓促 )去,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明净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切题,分析表达效果。孤蓬,这个意象,比喻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对偶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喻,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扣题,分析表达效果。末联:化用典故,抒发深情厚谊。描写“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化用典故,以景结情,暗写与友人的离别。总结这首送别诗的情感主要包括:1、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2、对友人远行的真切关怀之情。分析这首诗的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表达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抒发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借用马的萧萧长鸣的典故,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无限深情。迁移★1李白在《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3.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化用典故,以景结情,衬托离别)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类文比读真率,亲切,洒脱悟读情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自有一种自然之妙。读懂社会盛唐风格唐朝开放的社会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诗的创作呈现崭新的面貌,“大丈夫当治国平天下”,是唐朝人的远大志向,因而诗歌风格大抵是高昂豪放的,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读懂诗人◇李白人生态度:“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志向;屡败不馁的人生积极态度◇李白送别诗感情基调:高昂、豪放、洒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此外,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游子”之感的意象还有很多,如浮萍——“身世浮沉雨打萍”浮云——“浮云游子意”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游子漂泊的意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