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的定义: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组胺、NO、CO、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起调节作用,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3、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留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4、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5、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主要是:胃酸(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使它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时,刺激它分泌胰液。6、激素就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7、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化学本质下丘脑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肽类激素垂体 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等,释放抗利尿激素 肽类激素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胺类激素肾上腺皮质 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 类固醇激素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等 胺类激素胰腺 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等 肽类激素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等 固醇类激素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等 固醇类激素由此可见:1)一个内分泌腺可以分泌多种激素。2)下丘脑即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8、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血糖的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来3: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肝糖原分解,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3:细胞氧化分解(主要),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3〕调节过程:血糖浓度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3去,阻2来降低血糖浓度下丘脑副交感神经血糖浓度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2来,阻3去升高血糖浓度交感神经下丘脑相关神经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活动调节升高血糖浓度所以:1)胰岛包括两种细胞: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其中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起升高血糖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起降低血糖作用。由此,我们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2)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血糖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还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由此,我们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3)刺激血糖调节的因素是血糖浓度(血糖、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改变)。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含量又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这种你影响我,我影响你的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其中你让我多,我让你少是负反馈调节;你让我多,我让你多是正反馈调节。5)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下丘脑的参与,存在神经调节;调节过程中有激素的参加,存在体液调节;因此,血糖平衡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6)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它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治疗的方法是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危害是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当机体感受到的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相关区域: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9、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且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总之,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因此,有人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10、激素之间的关系:〔1〕拮抗作用指激素之间的作用是相反的,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2〕反馈作用指激素之间相互的作用,如 TRH、TSH 和甲状腺激素的关系。〔3〕协同作用指激素之间的作用是相似的,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发育)。11、实例三:体温的调节(1)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温度调节中枢),分析综合发出指令:1】通过交感神经传给效应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同时,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2】通过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2)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温度调节中枢),分析综合发出指令:通过副交感神经传给效应器,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同时,减少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细胞代谢减慢,产热减少。几点说明:1)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代谢产热使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3)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4)运动时,骨骼肌称为主要的产热器官。5)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的方式。6)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12、实例四:水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内环境水含量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1】该兴奋经传入神经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人会主动饮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2】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管道运输给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通过体液运输到肾,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13、实例五:盐平衡的调节食物过淡或大量出汗失去钠盐,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补充细胞外液的Na+。几点说明:1)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摄入量。2)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由肾完成。3)水盐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当人体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时,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5)如果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6)富含K+的食物有蔬菜和水果。7)醛固酮(激素)作用与肾小管、集合管起到重吸收Na+ 排出K+的作用。1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