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第七章 力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2.内容的设计顺序利于教学,教材中的插图利于学生感知,“想想做做”等实例设计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大象拔河”的引入实例学生不太熟悉。教学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有关现象。教具和学具1.多媒体课件2.鸡蛋、橡皮泥、弹簧、条形磁体、斜槽、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播放攀岩的视频,展示图片。2.引出课题: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什么是力呢 聆听。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二、进行新课(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播放人推车、拉弹簧、提水桶、举杠铃等图片(或让学生实际操作)。分别讨论:有力存在吗 谁用力了 谁受了力 2.人可以对物体施加力,其他物体能否对别的物体施力呢 (引导学生举例)[推土机推土、磁铁吸铁钉]3.利用板图讲述: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压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1)物体不接触能有力的作用吗 [实验磁铁吸铁钉](2)如果没有物体能有力的作用吗 只有一个物体呢 5.(1)指导一个学生分别搬起课桌和凳子。(2)问:用力大小相同吗 6.指导学生自学:(1)力用什么表示 (2)力的单位中文全称是什么 简称是什么 用什么符号表示 7.总结: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8.(1)提出问题:1N的力有多大呢 (2)让一个学生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感受1N力的大小。(3)引导其他学生课下感受。9.提出问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当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0.指导学生活动:(1)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2)拉弹簧问:橡皮泥、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 11.总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12.讨论:力一定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吗 (引导有能力的同学讨论,与可以安排在课下讨论)13.(1)提出问题:力除了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外,还有其他作用效果吗 (2)演示课本第3页图7.1-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小钢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磁体靠近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手推静止的小钢球,小钢球运动;手挡运动的小钢球,小钢球静止)小钢球在斜面上滚下后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时,快慢有什么变化 当在它运动的方向(正前方)放一个磁体时,它的快慢又有什么变化?小钢球在斜面上滚下后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时,快慢有什么变化 当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的方向放一个磁体时,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变化 14.讲授: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快慢变化、运动方向变化都称为运动状态变化。15.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6.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理解力是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17.(1)提出问题:力是有大小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它们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2)让一名同学分别搬桌子和凳子。(3)总结,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18.(1)力的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吗 (2)让一名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开门和关门(分别用不同方向的力推课本)。(3)总结: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19.提出问题:除了力的大小和方向外,还有什么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指导一个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图71-3的“想想做做”。(2)讲述:力在物体上作用的位置叫力的作用点。(3)让学生分别用同样大小、相同方向的力推课本的中间、左边、右边,观察课本的运动情况。(4)总结: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0.总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1.(1)提出问题:如果要描述一个力,需要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描述出来,看样简单、方便地表示一个力呢 (2)讲述: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叫力的示意图。(3)边示范力讲解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在物体受力的位置画一个点,即力的作用点;确定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22.(1)手拍桌子。(2)手拍桌子时,谁对谁用了力 (手对桌子)手有什么感受 说明了什么 (3)讲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演示课本第5页“想想做做”,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际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举例、回答。聆听。参与活动、体验、回答。学习、回答。参与、感受。参与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聆听、动手画图。手拍桌子。参与实验。讨论、交流举出示例,归纳分析学习什么是力,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问题深入讨论,进一步理解力的概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总结能力。将生活实际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将生活体验明确为物理实际。三、课堂小结师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聆听、思考。梳理知识,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课本第5页,第1题:(2)课时练2.课下作业:课本第5页,2、3、4题3.课外活动:模拟喷气式飞机实验。板书设计第七章 第1节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用符号F表示。3.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