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课《四通八达的交通-家乡交通在发展》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 通过课前小调查,初步了解本地区交通发展的变化,初步认识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政治认同)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带来更多选择机会。(道德修养)3. 通过情境表演,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地域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变化。(健全人格及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带来更多选择机会。教学难点:通过情境表演,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地域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变化。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 播放《70 秒 70 年》祖国交通发展视频。引入:同学们,从这个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祖国的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引入:祖国交通发展令我们惊叹,我们的家乡——青岛,它占全国的面积虽然仅有千分之一点三,但是从交通历史看,我们却占有了多个第一:它拥有 1905 年中国第一条汽车公路——台柳路;1907 年中国第一条客运公交线路开通,馆陶路汽车站是中国第一个汽车站,它是中国交通的起点。时光流转,岁月交替,青岛的交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家乡交通在发展》,展现属于青岛交通的高光时刻。二、回忆交流,发现变化——光影中的变迁1.课前调查看变迁课前,我们通过采访家人、查找资料等方式对家乡交通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哪位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预设: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动车、地铁、飞机、轮船】总结:公交出行实惠又便捷。这是 20 世纪 60 年代,行驶在莱阳路上的 6 路汽车。由于燃料短缺,当时很多公共汽车车顶上顶着一个巨大的煤气包。这是 20 世纪80 年代,招手即停的小公共汽车。发展到现在,双层公交车、新能源公共汽车,2015 年,青岛地铁 3 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该条地铁线路是山东省内首条开通的地铁,从此青岛进入地铁时代,交通工具的变化见证了青岛交通的多元化发展。引入:哪位同学调查了交通设施方面的内容?预设: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立交桥、高速路、飞机场、地铁站、火车站】。引入:各种交通的完善让我们的出行更便捷高效。一条路见证城市发展,请看大屏幕。总结:青岛的交通发展日新月异。2011 年,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相继通行,青岛交通发展又迈入了新的阶段,路路相通见证了青岛交通先进化的发展。2.合作摆图看变迁引入: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交通的发展?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摆图片每个小组同学拿出 1 号资料袋,按照顺序排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合作摆拼图:列车的变化、车票的变化学生交流:(1)骑车从蒸汽时代到如今的和谐号、复兴号,我们发现列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安全,带给人们的是美的出行体验,列车速度见证青岛交通人性化发展。(2) 2010 年,乘坐高铁动车组的旅客用身份证就可以直接上车,交通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方寸之间就能见证青岛交通智能化发展。三、感知巨变,感受影响——变迁中的影响引入:刚才,我们从生活中近距离感受到了家乡交通的变化,交通的变化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先从出行这个角度来体验一下。同学们请看大屏幕。1. “行”更方便 引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居住在莱西,如果,我们要到青岛旅游,对照下面的图表,你会选择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乘坐的交通工具所需 时间 价格 车次动车 30-50 分钟 35 大约每两钟私家车90随 一个小时30分钟 90 随时公交车 1 小时 30 分 25 每隔10 分钟学生交流:开私家车、坐动车、坐公交总结: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看,交通的发展给了我们出行更多的选择,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乘坐合适的交通工具。 引入:家乡交通的发展改善了我们出行的方式,它还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大家请看合作探究的要求:(1)各小组根据资料袋的内容进行探究,组长读材料。(2)探究的方法是“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3)音乐停止,立即坐好。2.小组合作,探究影响3.全班交流,补充拓展(一)“食”更新鲜材料一: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是周末,妈妈和我早早起床,来到了菜市场。水果鲜嫩可人、蔬菜青翠欲滴。“马连庄甜瓜”、“孙受黄瓜”,叫卖声比比皆是。我问妈妈:“马连庄离莱西这么远,叔叔得很早就出发吧!”妈妈告诉我:“现在的村村都通柏油路,路好走了,到达莱西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材料二: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每天早晨,我都会拉一车大白菜往市区走,把大白菜卖掉。“现在都是硬化道,出行非常方便,家里种了点大白菜,自己吃不完,就准备卖掉。路越修越好,我感到很开心,因为这样家里种的东西都可以非常方便的运出去,有时候会有客户直接到村子里开车收购,非常方便。你从这两个材料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入:同学们,交通的便捷让我们吃到更新鲜的蔬菜、水果,青岛的海鲜那可是味道鲜美,别急,它也都坐上了复兴号呢!补充视频资料:【海鲜坐上复兴号】引入:同学们,你看,不仅我们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海鲜,全国各地都能品尝到青岛的味道,速度之快让我们惊叹。你看,生活中,不论是我们的出行,还是我们的饮食,都与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交通发展之路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路。(二)“富”先修路材料一:为向中外游客展示青岛百年城市魅力,畅游老青岛“银联号”观光 11号线和观光 12 号线正式开通,游客可以乘坐两条线路“穿越”青岛近百景点,探寻岛城百年历史变迁。两条观光线路不仅包含栈桥、五四广场等前海一线著名景点,同时涵盖了中山路、小鱼山等青岛特色街巷,串联起青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乘客打造集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旅游方式。从2012-2016 年,青岛旅游业总纳客量高达 34387.93 万次,旅游总收入5514.61 亿元。材料二:乡村道路的发展,让更多的农副产品实现了从地头到餐桌的快捷。在莱西河头店镇松旺庄村,每到西红柿、黄瓜大量上市的时间,每天都会有辆货车到村中运输蔬菜。“道路好,客户能进来,我们村的优质蔬菜就能走出去,村民的收入就能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村庄优质蔬菜基地发展的过程会非常困难。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采取小记者的方式上台交流。总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发展迎来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的经济增长。崂山是青岛重要的旅游景点,补充资料:【出示图片】1979 年 7 月 30 日上午,邓小平前往崂山视察。作为旅游胜地的崂山,也刚刚对游客开放,景区基础设施和条件很不完善,公路没有整修,崎岖不平,汽车行驶颠簸得很厉害,非常不安全。邓小平当时下车查看,并说:“看看,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险、不安全,而且是进山的必经之路吧?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从此,邓小平这一席话,影响了崂山以后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贯彻小平同志的指示,从上世纪 80 年代,崂山公路开始不断修缮。目前,在国内山岳型景区中首次实现地铁与景区交通零换乘无缝衔接。2019年,崂山区接待游客 21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61.5亿元。交通发展之路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路。(三)“情”系一线 抗疫物资、过年回家材料一:8 个半小时,是山东青岛从接到调拨任务把两万套护目镜在内的 74箱防疫物资抢运到武汉的时间。“企业立即召回正在放假的职工,交警部门快速协调保证运输畅达,一路绿灯。政府、机场等八个部门接力配合,一分钟也没耽误。”材料二:2020 年 7 月 31 日,第三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开幕。来自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500 余款品牌啤酒汇聚金沙滩啤酒城,青岛由此进入为期 17 天的啤酒季。同时,啤酒节期间,还将举行国际交流、经贸展示、文化体育等 6 大类 200 余场时尚活动。从以上材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组同学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跟大家交流。 总结:8 个半小时,抗疫物资运送到武汉,交通发展保障的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0 余个国家品牌啤酒汇聚青岛国际啤酒节,交通发展促进的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交通发展承载的不仅仅是这些,请看大屏幕。补充《回家过年》视频,交通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回家的路更近,文化的交流更近。它是运送温暖的情感路。 引入:同学们,青岛的交通发展也折射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品质,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四、畅想未来,升华情感。引入:播放视频,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每一座城市的崛起,都与它交通密不可分。青岛交通的未来让我们充满期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路和铁路的发展,航空和青岛港又有了哪些发展呢?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过渡:在你的眼中,青岛未来的交通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我们进行青岛交通大畅想,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过渡:哪位同学起来交流一下?总结:同学们真富有神奇的想象。刚才我们通过说一说的方式对青岛未来的交通进行了畅想。我们班有几个小设计师,他们用画一画的方式画出了青岛未来的交通。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总结:同学们,青岛未来的交通在大家丰富的想象里,期待着青岛能够越来越闪耀,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交通发展之路更是改变未来的希望路!五、板书设计家乡交通的发展生活路 致富路 情感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