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2.1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v-t图像处理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重点)3.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难点)学习目标物体的运动通常比较复杂,例如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我们怎么研究呢?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4实验基础梳理实验目的1.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如何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3.知道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以纸带上某点为__________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__________。2.用v-t图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____轴、时间t为____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______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______变化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纵横斜率均匀实验方案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和时间本槽码牵引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坐标纸。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启动计时器,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于是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4.增减所挂的槽码(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更换纸带,再做两次实验。实验步骤演示纸带的处理舍掉开头过于密集的点,从清楚的点开始,若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小,每五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 ,依次标号为0,1,2,3,4,5 (间隔不再是0.02s)(但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定);0.10s0.10s过于密集不清晰的点问题1: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处理的纸带例:求3这个计数点的速度:v3 = v24 = ———x 242△tx1x2x3x4x5问题2:如何计算出所取点的瞬时速度?n 0 1 2 3 4 5 6v /(m·s-1) 0.10 0.21 0.30 0.39 0.52 0.58 0.80v /(m·s-1)0 1 2 3 4 5 6 7t/10-1s1.选择合适标度建立坐标系2.描点3.连线拟合注意:1.不能使用折线2.使点迹均匀分布在两侧3.尺规作图0.10.20.30.40.50.60.8>实验所得的数据点并不是严格在一条直线上,怎么画这条直线才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让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并且让不在线上的点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v /(m·s-1)0 1 2 3 4 5 6 7t/10-1s0.10.20.30.40.50.60.8实验结论① 图线的特点?一条倾斜直线② 小车的运动规律?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③ 如何求加速度?④a的特点?不变误差分析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偶然误差 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而不是直接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系统误差 作v-t图象不准确有误差 实验中作图时应选取合适的坐标单位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完全相同 尽量选粗糙程度均匀的木板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应立即断开电源。4.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在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5.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别不大,误差增大。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t=0.1 s。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典例探究分析【例】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给出的器材中,有一部分已经选好了,请选出还需要的器材。A.电磁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低压交变电源D.低压直流电源 E.细绳和纸带 F.槽码和小车G.秒表 H.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I.刻度尺选出的器材有AEFH,还需要________。解析 (1)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小车和槽码的质量,因此不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变电源,因此不需要直流电源,同时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秒表。测量点迹间的距离需要刻度尺,所以还需要的器材是C、I。C、I探究1 实验原理与操作(2)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电源;C.把小车停在靠近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E.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槽码,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让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解析 (2)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C,应先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再放开小车。根据组装器材、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顺序,操作步骤顺序为:BECDA。答案 (1)C、I (2)C 先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再放开小车 BECDAC先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再放开小车BECDA探究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取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1)由纸带提供的数据求出打下C、E两点时小车的速度,填入下表:0.450.25打下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m·s-1)0.30.20.10计数点对应的时刻t/sEDCB计数点序号0.350.55(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线,分析可知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2)画出的v-t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说明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3)根据作出的v-t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答案 (1)0.35 0.55 (2)见解析图 见解析 (3)1.0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普朗克过:“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古代,大约2000多年前,最早研究我们物理的并不是所谓的物理学家,那么什么样职业的人在研究物理呢?对!是哲学家,就是一些爱胡思乱想的人,他们看到神奇美丽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现象后,不禁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方说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春天夏天?但是当时没有老师可以为他们解答。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他们在心里憋得难受,于是他们就开始自己琢磨,得出了很多对问题的经典解释。课外拓展课外拓展比方说:春秋时代的曾参就告诫人们“天圆地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是圆的而地呢?是方形的。所以那时人们出门不敢走太远,因为地是方形的,走的很远说不定就会掉下去!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很滑稽呀;课外拓展那么不仅我们中国有这样的空想家,在西方的古希腊也是有的啊。比方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重的物体应该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这是他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的,看似符合实际但是其实也是有问题的。那么,我们看到以上的哲学家在研究问题时基本上都是处于这种状态。基本上都是在思考,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些结论在当时看来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一些积极意义,但是在今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对其再次审视时却发现当时的“金科玉律”其实很多都不正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没有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课外拓展课堂小结一、实验设计二、实验步骤⑴ 木板平放,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好电路。⑵ 穿好纸带;挂好钩码。⑶ 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⑷ 换纸带,加钩码,再做两次.三、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法 2、图像法(v - t 图像)结论:小车运动的v-t 图像近似一条倾斜的直线。谢谢观看,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