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
教材分析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2. 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能够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2. 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火山喷发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
1. 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的威力和影响;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山喷发吗?它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火山喷发的威力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的定义和成因。学生可以回答:“火山喷发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
第二环节:讲解
1. 介绍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
2. 介绍火山喷发的作用: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岛屿和山脉,同时也会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3. 介绍火山喷发的过程:爆发前的预兆、爆发过程、爆发后的影响。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火山喷发的成因、作用和过程,并且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子1: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情况,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的原因。
例子2: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火山灰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火山喷发会造成土地的破坏等。
例子3:火山喷发的过程是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展示火山喷发的过程,例如:爆发前的预兆包括地震、火山口的变化等;爆发过程包括喷发物质的喷发、火山灰的飘散等;爆发后的影响包括火山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火山喷发对土地和建筑物的破坏等。
第三环节:实验
1. 通过实验演示火山喷发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火山喷发的威力;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和火山喷发有什么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实验:
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例如:醋、小苏打、纸杯、小瓶子等。
步骤2:将醋倒入纸杯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然后将纸杯放在小瓶子中。
步骤3:观察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火山喷发的威力。
步骤4: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和火山喷发的关系。
第四环节:讨论
1.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就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火山喷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火山喷发对土地和建筑物的破坏等。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总结
1. 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2. 让学生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变化——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成因: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
作用: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岛屿和山脉,同时也会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过程:爆发前的预兆、爆发过程、爆发后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在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