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共27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共27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1min)
1、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新课导入(2min)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合作与探究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
温度

生物因素
 影响小麦的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土壤
非生物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 物 因 素: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
划线: 课本 P14 第2段; 第3段,第1行
一、环境影响生物
1.在农田中,对田鼠生活有直接影响的环境是
A.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因素
B. 农田里的植物和蛇、蛙、猫头鹰等动物
C. 农田里的其他田鼠
D. 包括以上三项
2.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
D
同步训练:2min
C
探究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江水暖鸭先知
蛇冬眠
大雁南飞
(一)非生物因素
极地狐(耳尾小)
沙漠狐(耳尾大)
南橘北枳
探究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江水暖鸭先知
蛇冬眠
大雁南飞
(一)非生物因素
空气
雨后蚯蚓出土
鱼浮头
三角梅——阳生植物
苔藓——阴生植物
探究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光照
春兰
秋菊
夏荷
冬梅
红杏出墙
夜行性动物
探究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
蒲公英散播种子
山顶的旗形树
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
风力
思考:根据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生物分布
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荒漠 草原 森林
水分
探究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1.植物的垂直分布
空气
土壤
风力
植物向光生长
花儿的开放季节
阳光
2.大雨过后蚯蚓从土壤爬出来
3.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
4.影响牵牛花的颜色
5.山上植物、南北植物分布
6.旗形树
笔记:①水分:东西方向
②温度:南北方向、海拔高度
3.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直接因素是( )
A.温度 B. 空气 C.水分 D.阳光
1.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
2.我国从南到北,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
常绿针叶林,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A
B
同步训练:2min
4."春兰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B
B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蜜蜂筑巢
蚂蚁搬食物
(同种生物之间)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海葵和蟹
新冠病毒和人
狮子吃斑马
牛和羊吃草
阅读课本P15最后一段,讨论以下生物之间的关系
共生
(不同种生物之间)
竞争
斗争
VS
共生
寄生
VS
不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
双方互利
一方有利,
一方有害
同步训练:2min
易错辨析
1. 有一种太阳鱼,在遇到过多的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
这种现象属于( )
A.捕食  B.共生   C.斗争   D.竞争
A
二、生物适应环境
捕获猎物或躲避捕食者
警告捕食者
拟态
保护色
警戒色
生物能适应环境
(1)普遍性: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保护色
警戒色
适应的特点
如果雪下的比较晚,雷鸟白色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2)相对性: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二、生物适应环境
拟态
降雪延迟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1.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蚂蚁一起抬一条虫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寄生虫和人
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虫
B
同步训练:2min
A
影响
影响和改变
适应
探究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蚯蚓疏松土壤
注意:湿地生态系统
能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洪等特别功能,人们称其为
“地球之肾”P19)
森林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蝗虫啃食庄稼
人类工业生产
排放废气
生物能影响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同步训练:2min
1.“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是 。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生物与环境的
关系是 。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分析:大树的遮荫让大树周围环境变得凉快,
所以是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蚂蚁让千里长堤溃决,所以是生物
影响环境。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物
环境
影响
适应并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
种内关系
斗争
种间关系
互助
捕食
竞争
共生
寄生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警戒色
保护色
拟态
有利
不利
课堂小结
同步训练:2min
1、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2、大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D
A
自信检测:6min
1.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都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
B.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
C.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天气
D.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斗争
2.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A
C
自信检测:6min
3.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
4.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阳光、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
B、山上的植物和动物
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