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单元解读一、课标要求1.学习主题: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2.内容要求: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的核心理念。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在逻辑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并积极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本单元内容是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内容的深化,第四单元的维护国家利益、担负历史使命则进一步将社会责任扩展到国家层面,是对本单元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本单元以“勇担社会责任”为主题,基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生活,重点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懂得因社会角色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责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承担责任可能会获得回报,也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学生理性对待承担责任过程中的得与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关爱,理解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引导学生思考服务和奉献的意义,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知道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初步体会到承担责任的快乐。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感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对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能够表现出喜爱、敬佩的情感,对不负责任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但是,受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履行责任的能力还不够强,意志还不够坚定,情感还不够牢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得到他人的关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自己陷人困境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当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却以“这又不关我的事”为借口一走了之;也有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他们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和奉献社会都是很美好、很遥远的事情,认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在将来服务和奉献社会。四、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认识当代共青团员的时代使命。2.健全人格: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3. 责任意识: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责任感,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4. 道德修养:践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五、知识目标1.了解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知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2. 了解承担责任的表现及其意义,理解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关系;理解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懂得不履行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3.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4.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六、思维导图七、教学提示(1)以“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为议题,通过对责任与角色关系的探讨,知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表现及其意义,理解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关系。(2)以“如何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议题,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八、课时划分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每框一课时)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每框一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