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三册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三册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Plans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材内容主要围绕道德困境展开,通过观看短剧和听力材料来理解道德困境以及其中的两难选择和道德规范。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具体实例和讨论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道德困境中人物的选择以及所体现的品质。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通过观看短剧,结合教材所给定义,理解什么是道德困境,并能描述道德困境中的两难选择以及不同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规范。
2. 学生能根据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以及说话的语气、语速、声调等判断其态度或者情绪。
3. 学生能结合道德困境的具体实例,谈论和分析人物的选择以及所体现的品质,并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道德困境的概念和特点。
2. 描述道德困境中的两难选择以及不同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规范。
3. 判断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难点:
1. 分析道德困境中不同选择所体现的品质。
2. 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道德困境的概念和相关话题可能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足够的例子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建立起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1. 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提供具体实例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道德困境以及其中的两难选择和道德规范。
2. 合作学习策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分析道德困境的实例,从不同角度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表达。
3. 情景教学策略:通过观看短剧和听力材料,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让他们在理解和分析道德困境的同时,能够判断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看短剧和听力材料,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道德困境中的两难选择以及不同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规范。
2. 讨论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道德困境的具体实例,讨论和分析人物的选择以及所体现的品质,并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情感教育法: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质,使他们能在道德困境中做出正确、负责任的选择。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 进入教室后,向学生问好并核实上课人数。
2.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和重要性,并请学生举例说明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3.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观看短剧了解道德困境,理解两难选择和道德规范的概念,并能表达自己对于不同选择的看法(教学内容)。
课堂互动:
1. 分发课本,让学生带着课本打开到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这一单元,并请他们阅读课文的标题和内容概述(教学内容)。
2. 播放短剧,让学生观看并理解剧情。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根据说话人的语气、语速、声调等判断他们的态度或情绪(教学活动)。
3. 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剧情的理解以及对于道德困境中所涉及到的两难选择的看法(教学活动)。
4. 邀请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确保学生们理解了什么是道德困境以及对于不同选择的道德规范(教学内容)。
结束环节:
1. 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以检查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完成课堂回顾,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关注道德困境,理解道德选择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提出一道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教学活动)。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道德选择,培养良好的品质(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理解道德困境的概念并能结合现实情境进行讨论,同时也能够分析不同选择所体现的道德规范,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通过观察说话人的语气等因素,学生也能够判断其态度或情绪,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课堂练习题:
1. 根据短剧中的对话内容,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解释原因。
说法:Mike和Tom都愿意帮助受伤的人,但在道德困境中,他们的选择不同。
答案:正确
解释:在短剧中,当有意外发生时,Mike选择离开并不帮助受伤的小孩,而Tom则选择留下并帮助小孩。此选择体现了两人在道德困境中的两难选择。
2. 根据短剧中人物的说话语气和语速等信息,回答问题。
a. 根据Tom的语气和语速,可以推断出他对于帮助受伤的小孩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
b. 根据Mike的语气和语速,可以推断出他对于帮助受伤的小孩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消极的/否定的/悲观的
3. 根据你所了解的道德困境的具体实例,谈论其中的两难选择以及不同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案:答案会根据不同的实例和学生的个人观点而有所不同,以下只是一个可能的回答。
示例回答:
某天,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并摔伤了脸。你正急着去上学,但同时你也想帮助这个受伤的老人。这时,你面临着一个道德困境:是否继续上学,按时到校,还是停下来帮助那位老人?如果选择上学,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而如果选择帮助老人,你可能会迟到,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课程表。
这个道德困境体现了两个不同的道德规范。一方面,我们有道德责任去帮助他人,特别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这关乎到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品质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和到达目的地的重要性。这关乎到我们作为个体的权益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帮助那位摔倒的老人。我认为在道德困境中,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和帮助,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人利益。虽然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困扰或者影响,但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可以培养出更高尚的品质,并以此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此外,那位摔倒的老人可能非常需要帮助和关心,我的行动也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对自己良好品质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使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困境,并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引导他们思考不同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规范。整体上,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观察人物的语气、语速等线索,提高了他们判断人物态度和情绪的能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课堂练习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子,并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表达。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次,在教学反思部分,应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总结教学经验:通过观看短剧,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道德困境,并分析选择和道德规范。通过观察语气、语速等线索,提高学生判断人物态度和情绪的能力。增加实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和进行讨论,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