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关爱他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关爱他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关爱他人
课标要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的核心理念。
教学目标:
(一)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宽容友爱;关心社会,践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健全人格: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二)知识目标:
1.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关爱的意义。
教学难点:
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建议: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漫画,思考:
上面两幅漫画共同表达了什么主题
提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教师过渡:关爱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本课时我们就来学习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 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
阅读教材P75“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2)你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过哪些关爱?
提示:(1)有,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爱护,心里很感动,很温暖。
(2)例如:生病了,同桌帮我记课堂笔记、同桌教我写作业等。
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关爱促和谐
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1)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关爱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关爱获幸福
展示材料: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根小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问:“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道理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 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多媒体展示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提示:(1)中学生主动帮别人扶起倒了的自行车,是关爱他人的表现。
(2)如果是我,我会耐心、诚恳地向自行车的主人说明情况,让她相信我说的话。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阅读教材P78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2)社会上有哪些关爱他人的人?
提示:(1)女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两位男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就是善良的,值得点赞。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尽己所能,关爱他人。
(2)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志愿者、爱心人士等。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1).展示材料:
班长知道同学梅梅家中非常困难,就写了一份倡议书,号召全班同学为梅梅捐款,可梅梅对此却非常反感。
学生相互交流:①梅梅的反感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有时候善意的关怀反而成为一种伤害?
(2).展示材料:
一天,中学生甲、乙、丙、丁放学回家,走到学校附近的河边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喊“救命”。原来是同学小刚和小明在河边玩耍,不慎滑进河里。甲、乙、丙、丁均不会游泳,在此危急关头,四个学生有三种不同表现。
甲:纵身一跃跳进河中,试图拉小刚上岸,结果河水湍急,他们抱在一起在河中挣扎。
乙:自己不会游泳,也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还是自身安全重要,于是扬长而去。
丙、丁: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找救人工具,发现旁边有一根三米长的木棍,两人马上抄起木棍,将另一头伸向河中,让二人抓住。这时几个成年人跑来,有的跳进河里救人,有的帮着拉木棍,大家齐心协力将二人救上岸。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思考:①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②该材料警示我们在关爱他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1)最赞成丙和丁的做法。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去救助他人。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成功地抢救了他人。
③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3).活动:阅读教材P79“拓展空间”,将关爱宣言补充完整。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关爱,为什么要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知道了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收获幸福;懂得了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还要讲究策略。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青春寄语: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
板书设计: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40分)
1. (创新考法)右边两幅漫画中的人物行为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B )
A. 平等待人,增进信任 B. 关爱他人,温暖社会
C. 遵纪守法,安定有序 D. 尊重他人,消除隔阂
2. (跨学科·语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下列与这一古语意思最相近的是( D )
A.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B.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 忧国忧民,爱国爱党 D. 关爱他人,扬善抑恶
3. 2023年春晚歌曲《你好陌生人》唱到:“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也接受过陌生人的好意……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知道幸福出自一种给予……”回望2022,每一点小小的善意,都曾在心里升腾起无尽的温暖。昂首2023,一次助力,一个拥抱,一定会为陌生的路人充盈前行的力量。这传递出( C )
①守护生命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②人们能在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照亮生命 ③我们应该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地关爱他人 ④关爱他人是我们收获幸福的唯一重要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跨学科·语文)下文是《庄子至乐》中记述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关爱他人要( D )
A. 心怀善意 B. 尽己所能 C. 以己度人 D. 讲究策略
二、 非选择题(10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22年11月12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国家新村小区,有居民看到一名男童悬挂在5楼防盗窗上,整个身体悬空在外。情况危急,两位大哥从楼下窗户探出大半个身子,用马扎托住孩子双脚,并一直保持这个姿势十几分钟。与此同时,楼下居民也拉起床单,防止男童落下。20多分钟后,一场危机终于化解。60岁的国树村是救人者之一,他说:“我当时下定决心,孩子一旦往下掉,我就用手接住!”
(1)结合材料说说,如果看到他人遭遇困难,你会怎样做。(4分)
①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②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及时打119火警电话或110报警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4分,每点2分)
(2)面对材料中的情境,小粤说:“关爱他人只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就好,不必考虑其他的因素。”请你对小粤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①小粤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②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不仅应心怀友善、尽己所能,也要讲究策略。(2分)
③面对材料中的复杂情形,我们青少年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3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为什么要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教材中的事例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案例,通过讨论、辨别明确事理。为了激发学生尽己所能地关心他人的情感,特选取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事迹加以佐证关心他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