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并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三、教学分析通过视频展示不同物体运动快慢不同引入新课,以纸锥实验切身体验,感知速度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进入知识技能的学习。以纸片速度的实际测量深化速度的理解,以常见物体速度比较及生活、物理、社会的介绍,拓宽知识,以例题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掌握。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图片:“我”带学生到凤隐岩义务劳动,学生有的走的快,有的走的慢。展示“四幅图片”(进一步提问: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 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导入: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2【讲授】联系生活,讲授新课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展示图片:学生赛跑】提问:我们看到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我们判断他们快慢的依据是什么 【想想议议】提问: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一)比较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二)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路程远提问: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总结: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讲述: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板书:速度公式公式变形:s=vt=s/v强调:速度与路程的长短、时间的多少无关,与二者的比值有关。单位:路程(s)的单位是米(m),时间(t)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交通运输常常用到千米每小时(km/h)单位换算:1m/s=3.6km/h【小资料: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问: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看课本图1.3-3,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总结: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提问:什么是平均速度 通过数学知识来解释。强调:平均速度等于全部的路程除以全部的时间。公式仍用v=s/t注意:1.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2.数字的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补充例题:活动3【练习】课堂联习,掌握知识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5、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若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2和2:3,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______。6、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是________。某物体在前6s通过的路程是9m,在接下去的10s通过的路程是17m,则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二)板书设计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