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导向下雨湖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课时页)
课题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2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 总第8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通过学习,知道身份证的用处,要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 3.养成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 如何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
重点落实的学 科学生核心素 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公民意识;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你的学籍号是多少吗?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五条规定: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学籍号具体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 教育部2013年7号文,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有规定。全国正式学籍号的编码规则是:G+身份证号。 思考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身份证的记载内容 1.出示身份证,认真观察。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张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哪些信息? 提问:居民身份证上这么多信息中,哪个信息是独一无二的? 2.相关链接: 为什么公民身份号码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怎样组成的?你能从身份号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3.以一组身份证号码为例,这些数字,包含了哪些信息? 4.延伸: 5.课堂活动: 完成身份证号码数字的含义。 身份证号码的有效期。 【活动二】:身份证的用处。 1.阅读活动园。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身份证? 2.播放视频:身份证的用处。 3.想一想:身份证还有哪些用处? 4.你知道警察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吗? 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5.播放视频:不配合查验的后果。 6.知识窗: 警察什么情况下可以查验身份证? 6.观看视频:身份证丢失可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①办银行卡洗钱:不法分子拿着本人身份证和被盗身份证可以方便地“代开”银行卡,然后将被盗身份证、银行卡一起卖给需要的人。 ②办信用卡诈骗:部分被盗身份证被不、法分子用以代开信用卡,从事金融诈骗。 ③双身份掩护犯罪:通过“身份证交易黑市”,可以买到与自己体貌特征相近的“真身份证”。 7.身份证遗失补办流程。 8.课堂活动:身份证的用处 【活动三】:保护个人身份信息。 1.阅读活动园。 出了车站,火车票随地乱扔。你觉得这些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逐一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所以要妥善保管自己身份证。 我们要养成谨慎处事的习惯,注重保护隐私权等权利。 2.播放视频: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结合活动园,谈做法。 阅读 思考 讨论 分享 阅读 思考 讨论 分享 阅读 思考 观看视频 思考 讨论 分享 阅读 认识 观看视频 思考 讨论 分享 阅读 探究 分享 观看视频 阅读 思考 通过借助身份证帮助学生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码的意义,帮助学生识别身份证,记住身份证号码 。 了解身份证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丢失的危害以及补办身份证的基本流程。 学会妥善保管身份证及身份证上的基本信息,养成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习惯。
课堂小结 我们要认识身份证上的 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学会正确 使用 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学习妥善保管身份证。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
课后作业 认识身份证。
板书设计 认识居民身份证 身份证号码 作用 保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