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清单【经济与社会的核心问题】1.要解决问题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矛盾亦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解决方式——让市场调节更有效、让宏观调控更有力、让微观主体更有活力);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解决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需要三个制度支撑----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三条实现路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研判: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中央对策: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关键: 科技自立自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②扩大需求重点: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以及民间投资;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帮助企业恢复元气(民营企业)、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④深化改革开放: 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⑤防范化解风险: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 新冠疫情防控;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大兴调查研究。2.如何解决: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搞好社会公平,激发居民消费潜力。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更有效、宏观调控更有力、微观主体更有活力);④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解决好企业尤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积极发挥财政作用(优化营商环境)⑤落实新发展理念(尤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动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⑦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第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第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3.重点考点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新发展理念具体内涵;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发挥消费对生产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非公经济的重要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何搞好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巩固脱贫攻坚结果);财政货币的作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