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1. 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道路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2. 如何解决:
①遵循了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经济危机实质、根源及其解决方式),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中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不经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第一阶段由空想变为科学(《共产党宣言》发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由理论变为实践(十月革命的意义);由一国到多国(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近代“双半”性质——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使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新中国成立意义)——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改革开放的意义)——发展——完善(四个自信)。
⑤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梦——四个伟大——新思想(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五位一体的全面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
3.重点考点
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统领,重点考查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中国成立意义、三大改造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新时代主要矛盾、中国梦和四个伟大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知识整合】
1个“门槛”: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个“显著特征”: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
1个“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根源、实质、表现;
1个“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
2个“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2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个“原因”:原始社会平均分配的原因;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封建制替代奴隶制的根本原因;
3个“主要矛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5个“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
①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②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
①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判断一种射虎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是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黄金时代”。
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①氏族的地位: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氏族制度的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③氏族制度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4)私有制的确立
①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私有制确立的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④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奴隶社会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产生: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a.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原因。
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进步性
①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②进步性: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思想钳制: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3) 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表现: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2.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②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①含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②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③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④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⑤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含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
③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