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单元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单元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粤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 4 单元 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
第 4 单元 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目标
基本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信息
科学 四年级 第二学期 粤教粤科版 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
参加人员 郭姗姗 段芳 张丽芳 王爱莲 贾秋菊 张文丽
单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哪里有影子 教材 P50-51
课时
2 阳光下的影子 教材 P52-53
信息
3 明亮的月光 教材 P54-55
4 变化的月相 教材 P56-57
5 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 教材 P58-60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课题及活动安排 主要概念 二级概念 编写内容
20. 哪里有影子 6.2 太 6.2.2 光
活动 1:在哪里见过影子 阳光包含不 在空气中沿直 描述行进中的
活动 2: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同 颜 色 的 线传播;行进 光被阻挡时,就
实践:做手影游戏 光,光遇到 中的光遇到物 形成了阻挡物
21.阳光下的影子 不同的物质 体时会发生反 的阴影
活动 1:树影会移动吗 时传播方向 射;会改变光
活动 2:影子变化有规律 会发生改变 的传播方向,
实践:用简易日晷测时间 会形成阴影
1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13.1 地 球 一 天中在太
每天自西向东 阳光的照射下,
围 绕 地 轴 自 物体影子的变
转,形成昼夜 化规律
22.明亮的月光 交替等有规律
活动 1:月球表面的明与暗 的自然现象
活动 2: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太阳光 13. 在 太
23. 变化的月相 阳系中,地 13.3 月球围 知道月球是
活动 1:哪一天是满月 球、月球和 绕地球运动, 地球的卫星;
活动 2:月相变化有规律 其他星球有 月相每月有规 月相变化的
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 规律地运动 律地变化 规律
方法学习:原型的研究构思 着
与设计、制作与调整交流与评
价 13.4 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
技能训练:运用建立模型的 是人类已经探 系中的一颗行
方法,制作地形模型 测到的宇宙中 星;
很 小 的 一 部 月球表面的
分,地球是太 概况;
阳系中的一颗 太阳是一颗
行星 恒星
使用和制作
技 术 17.3 工具是 简易的古代测的核心是发 一种物化的技 量仪器模型,如
明,是人们 术 日晷、沙漏等;
对自然的利 使用工具可
用和改造 以更加精确、便
利和快捷
(二)教材分析
1. 知识框架
2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从《哪里有影子》开始,通过让学生找影子和做影子实验,知道影子形成需要的条件。第 21 课 《阳光下的影子》以阳光下的影子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树影变化,并利用日影模拟装置进行实验,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简易日晷测时间,了解日晷是根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的原理制作的。第 22 课《明亮的月光》让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的明暗状況,继而借助望远镜观察月球,进一步了解月球表面的特征,接着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第 23 课《变化的月相》让学生连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的月相,并利用月相变化演示装置做模拟实验,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几课通过递进式的探究,逐步丰富学生对地球上见到的太阳光、月光的认识,为今后继续探究做好铺垫。《建立模型》是一节探究技能课,以建立月球表面模型为例,通过“原型的研究、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调整、交流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学习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并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制作地形模型,从而初步认识“建立模型”这个探究技能。
(三)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和父母或同伴一起玩过 “踩影子”或手影游戏,他们对光和影并不陌生。另外,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观察到与这三个天体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阳光、影子、月相变化等。但这些自然现象蕴合了什么科学道理,又具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知之甚少,或不得其解。本单元通过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将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模拟、推测、建立模型等手段,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创设自学生的生活情境,主题人物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学生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规律的任务。在观察、测量、实验、模拟、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形成影子的条件,认识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对地球乃至宇宙的探究热情,初步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单元作业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及已掌握的探究科学思维方式,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的条件,知道改变物体影子形状、大小、方向的方法。进而通过“日影模拟装置”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简易日晷”的制作,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
通过“月球反射太阳光”的模拟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简单事物
3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的本质特征,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及循环的理解。借助使用建构模型,解释相关的月相变化及月球表面模型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调整优化作业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基于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
1.能基于常见事物的现象——影子,突破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常见科学问题的思维定势,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并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2.利用所学科学原理,通过构思、设计、实施、检验等过程,考虑多种因素,完成简单的任务,并进行适当的改进,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自然现象的特征或现象发生的条件、过程表现出操作兴趣,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利用所学科学原理,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接纳他人观点,完善探究活动。
4.围绕学科主要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加强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空间想象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5.设计形式多样、少而精、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关注学生的过程性的作
业。
六、课时作业
4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20 哪里有影子
实验准备:手电筒、木圆柱、白纸板(屏)
作业一:
实验步骤:
⑴将木圆柱放在白纸板(屏)前,打开手电筒;
⑵将木圆柱放在白纸板(屏)前,关闭手电筒;
⑶移开屏前的木圆柱,打开手电筒;
结论:影子形成的条件是 、_____、_____。
作业二:
实验步骤:
⑴手电筒位置不变,将木圆柱放在白纸板(屏)前,移动木圆柱的位置,发现影子
的 发生变化。
⑵手电筒位置不变,将木圆柱放在白纸板(屏)前,改变木圆柱的摆放,发现影子
的 会发生变化。
⑶将白纸板(屏)放在桌面上,将木圆柱放在白纸板(屏)的中间,标记的位置
不变,移动木圆柱的位置,发现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左边时,影子在 ;
手电筒的位置不同时,影子的长短 。
5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结论:当光源位置发生变化时,影子方向和光源位置 。当光源照
射的角度不同时,斜射时,影子 ;直射时,影子 。
时间要求 :3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与提示:
作业(一)光源、遮挡物、接收影子的屏
作业(二)⑴大小 ⑵形状 ⑶右、不同 、相反、长、短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水平
观察仔细 ☆☆☆☆☆
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
操作过程合理 ☆☆☆☆☆
知道影子形成的条件和变化规律 ☆☆☆☆☆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知道影子形成的条件和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光源和阻挡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乐于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6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时间要求:10 分钟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影子小游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影子形成条件的认识,领悟生活中的影子可以通过实物摆放而改变,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
21 阳光下的影子
在操场上固定一根小木棒,分别在早上、中午、下午三个时间段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⑴根据你的观测,在下图中画出影子,同时在图中虚线上标上太阳的位置。
⑵比较影子和太阳的位置方向,你有什么发现
⑶这是 1-3 组同学观察影子,记录分别如下图。
①你认为第 组同学的观察记录比较准确。
②你能给记录不准确的小组指出原因吗?
时间要求:2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⑴ 略 ⑵我发现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不断变化的,是由长变短再变长,第 2 组记录的
影子由短变长再变短不符合规律。第 3 组记录的影子开始很短, 一段时间后长度没变化,也不符合规律。
7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水平
观察仔细 ☆☆☆☆☆
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
能根据观察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 ☆☆☆☆☆
记录过程合理 ☆☆☆☆☆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观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刻阳光下木棒影子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木棒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用白色纸板剪出一个直径 30 厘米的圆盘,并把它固定在泡沫板上。
把圆盘平放在阳台或室外太阳容易照到的地方,在圆盘上画出一条表示东西方向的线,并用指南针确定好摆放方向,固定好,如图所示。
在圆盘中央竖直插一根 3 厘米高的小棍。
太阳升起后,每隔 15 分钟,用铅笔把小棍的影子在圆盘上描出来,并标出记录时间。坚持记录到傍晩。
在晴天里,用你的简易日晷来计时。
8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了解日晷测时的原理,通过运用简易日晷记录一天中几个时刻,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影子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2 明亮的月光
1.如图所示:描述月球表面的特征
2.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那么月球到底是怎样发光的呢 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吧!
9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箔纸包起来的小球模拟月球,使月球绕地球转动,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月球”,观察它反光的情况。
提示:将室内的光线尽量调暗,使现象更加明显。
我发现:
⑴在模拟月球“发光”的实验中,手电筒充当________,箔纸包起来的小泡沫
球充当________。
⑵________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夜空
中最明亮的天体。
⑶月球之所以看起来好像在发光,是因为 。
时间要求:3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略 2.⑴ 太阳 月球 ⑵月球 ⑶它反射了太阳的光线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水平
观察仔细,能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
能建立模型反映月球表面的特征 ☆☆☆☆☆
能根据观察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 ☆☆☆☆☆
操作过程合理 ☆☆☆☆☆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望远镜观察,结合图片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并由简单的模拟实验,明白月球高低不平的表面也能反光,进一步理解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证明自己的推理,对探索月球的奥秘产生兴趣。
10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23 变化的月相
①观察日期和时间:农历上半月每天傍晚 18:00 开始进行;
② 观察方法:在空旷的地方,面向南方,把记录单按照东西方向竖起来,找到月亮,选择形状相近的图片,贴在虚线上相应的位置(同时标明日期);
③ 最好每天在相同的地方观察,并且留意每天此时(18:00 左右)太阳的位置在哪里。
东 西
①选择第二次能看到月亮的日子,连续观察 18:00 和 19:000 和 20:00 时的月亮有什么变化。
②观察方法:在空旷的地方,面向南方,把记录单按照东西方向竖起来,找到月亮,选择形状相近的图片,贴在虚线上相应的位置(同时标明日期)。
东 西
11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我发现:
一个月里,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它的规律是( )。A.大—小—大 B.弯—弯—圆 C.弯—圆—弯.
下列月相按月初到月末排序,正确的是( )。
A.⑤④③②① B.④⑤③①② C.③②④⑤①
下列关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月亮可能是满月
B.此时的月亮可能是蛾眉月C.此时的月亮可能是新月
用黑色卡纸做一个圆环,在圆环上均匀地开几个小孔,并标上相应的农历时间和月相名称,上下各盖一个黑色圆盖,在底座中央固定一个白色小球当作月球,在其中一个小孔上安装一个带开关的小灯泡当作太阳。
我认为月相变化的成因:
时间要求:3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与提示:
作业一:略 作业二: ① C ② B ③ A 作业三:略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水平
观察仔细,能够长时间坚持记录 ☆☆☆☆☆
能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
记录月相大小合适、结构比例合理 ☆☆☆☆☆
演示正确,解释合理 ☆☆☆☆☆
12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一、二,学习长期观测的方法,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月相变化,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作业三,进一步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这一规律,选择合适的材料,模拟制作月相变化装置,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
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第 1 课时)
1.月球表面有( )。
A.环形山 B.庐山 C.海洋
2.有关环形山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深浅都一样B.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叠在一起,分布没有规律C.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
3. 你还知道环形山的哪些知识?
班级: 第 小组
神秘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课内外的知识在小组里讨论,猜测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
13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用面粉或细沙模拟月球表面,鹅卵石模拟陨石。
①我们可以将大小相同的岩石以不同高度(或力度)砸向表面,观察留下来的坑的特点和表面变化。
②也可以将大小不同的岩石依次以相同的高度砸向表面,观察留下来的坑的特点和表面变化。
③我们还可以 。
④对比真实的月球环形山特点,我组找到了以下的证据。
⑤除此以外,我组还产生了一些疑问。(选做)
时间要求:3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1.A 2.A 3.略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水 平
观察仔细 ☆☆☆☆☆
能根据讨论结果,按照设计方案制作 ☆☆☆☆☆
大小合适、结构比例合理 ☆☆☆☆☆
记录过程合理 ☆☆☆☆☆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利用所学科学原理,完成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模拟制作“环形山”的探究活动,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14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第 2 课时)
1.为了让模型更能反映原型的特征,在做模型前,需要对原型进行详细深入的
研究。( )
2.模型的制作不用考虑比例的大小。( )
3.我们制作模型时,只要做得精美,与原型外部特征有些差别也可以。( )
4.我们制作模型,首先要根据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设计,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材
料才能做出好的模型。( )
制作要求:
1.准备橡皮泥、轻黏土、沙土、尺子等材料。
2.用按捏或借助其他工具把材料按一定的比例大小来制作月球表面模型。
3.在制作过程中,要将模型与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模型是否呈现出月球表面原型的特征,有差异及时修改和调整。
时间要求:3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1.√ 2.× 3.×4.√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水平
模型能否反映原型的外形特征 ☆☆☆☆☆
模型比例是否准确 ☆☆☆☆☆
材料选择是否合适 ☆☆☆☆☆
模型是否精美 ☆☆☆☆☆
15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制作月球表面模型的过程,了解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能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
七、单元阶段性练习
(一)单元阶段性练习内容
一、选择题
1.“月海”指的是月球表面较暗的区域( ) 。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2.在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长-短-长 B.长-短 C.短-长
3.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总是出现在物体()的一侧。
A.面光 B.相反 C.背光
4.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样子就是月相。下图是月相在农历上半月的
变化,你认为空白处正确的月相应该是( )。
( )
A. B. C.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
以下关于月相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月球发生了圆缺变化
B.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
C.月球自己发光,有时亮的多有时亮的少
二、填空题
6.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_______________,较暗的区域一
般是______________。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与_______ 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月
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________。
三、探究题
8.如图,小丽放学回家路过一处路灯,下面是她在不同位置下的影子情况。
16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1)走向路灯时,她的影子是在她的( )面,远离路灯时,她的影子是在她的( )面。
(2)小丽从路灯下的 A 处走到 B 处的过程中,她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长度不变 D.先变短后边长
(3)此时,小丽遇到走在前面的小明,已知小明比小丽高,两人站在路灯下的同一位置处,两人的影子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9.使用天文望远镜,或者放大倍数比较大的照相机,就可以在地球上直接看到月球正面的景象。因为月球始终正面对着地球,如果想要看到月球的背面,人们只有发射月球探测器,绕到月球的背面拍摄月球表面的照片。观察并比较下面的照片。
(1)月球表面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月球的正面暗
部比较 ,月球的背面暗部比较 。
(2)月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月球绕地球运动,使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而地球上人们
17
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_______。
(3)晚上,小明同学睡觉前到院子里散步,发现晴朗的夜空挂着一轮弯月(如
图),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弦月,农历上半月 B.上弦月,农历下半月
C.下弦月,农历上半月 D.下弦月,农历下半月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单元 对应学 完成
序号 类型 作业目标 难度 来源 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 3 √ 容易 原创
2 选择 3 √ 容易 原创
3 选择 1 √ 容易 原创
4 选择 4 √ 中等 原创
5 选择 4 √ 中等 原创 30 分钟
6 填空 3 √ 中等 原创
7 填空 2、3 √ 中等 原创
8 探究 1、2 √ 中等 原创
9 探究 3、4 √ 较难 原创
(三)评价设计
参答案与提示:
选择题:1.A 2.A 3.C 4.B 5.B
填空题:6.高 盆地 7.太阳 太阳光
探究题:8.(1) 后 前 (2) A (3) 小明的影子比小丽长
9. (1) 少 多 (2) 自西向东 太阳 地球 月球 月相
(3) A
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