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无答案)

资源简介

永寿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 理
全 卷 满 分 1 0 0 分 , 考 试 时 间 9 0 分 钟 。
注 意 事 项 :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 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宇宙中的地球+大气的运动(截止到气压带、风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距离地球400多千米的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 纬度低,节省燃料 B. 地广人稀,大气透明度好
C.地形隐蔽,安全性高 D. 海陆交通便利,便于火箭的运输
2.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的过程中
A. 甲层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B.乙层大气上冷下热,适合航空飞行
C. 丙层空气对流旺盛,易成云致雨 D. 空间站所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3.神舟十四号飞船属于天体的阶段是
A. 进入轨道 B. 升空时
C. 发射前 D.返回后
世界标准时间2022年6月15日15:50,一游客在卡萨布兰卡乘机前往美国纽约。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该游客询问得知此时为当地时间18:40(正在实施夏令时,即将时钟拨快1小时)。右图为摩洛哥地形图。读图,完成4~6题。
4. 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为
① 以低山丘陵为主 ②中部地势较高、东西部较低
③海岸线较为平直 ④西部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平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该航线最经济的飞行线路可能是
A. 先向正北,后向正南 B.先向东北,后向西南
C.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6.该航班途中飞行了近
A.2 小 时 B.3 小时 C.7 小时 D.9 小时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00北京冬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此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气 立春,多国政要参加了开幕式,全球无数观众观看了实况直播。右图为立春当日的北京时间。读图,完成7~9题。
7.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地处西八区的旧金山(假设天气晴朗)
A. 晨曦微露B.烈日当空C.夕阳西下D. 夜幕沉沉
8.北京冬奥会开幕时,2月4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A.大于二分之一 B.小于二分之一
C.全部 D. 大约四分之三
9.2022年立春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A.(12.5°S,63°W) B.(12.5°N,63°W)
C.(12.5°N,133°W) D.(12.5°S,133°W)
我国某城市某中学生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习惯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为该同学先后在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时经过 M 地,分别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附近的 a、b位置图。读图,完成10~ 12题。
10.该同学两次观察期间,太阳直射点
A. 位于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南方向移动 D.位于北半球,向北方向移动
11. 该同学发现太阳位于a 的这一天,日落的方向为
A. 正西方向 B.西南方向
C.正东方向 D.西北方向
12. 对应图示观察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减小
C.悉尼昼长与夜长差值增大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城市某段时间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统计表。读表,完成13~
14题。
13.表中三个城市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 甲、乙、丙 B.丙、甲、乙 C. 乙、丙、甲 D. 甲、丙、乙
14.城市丙位于我国的
A. 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读大气中主要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
C.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16.与“月夜苦寒”密切相关的环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密切相关的环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诗句和谚语里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地理原理。据此完成18~20题。
18.与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所描述现象最符合的是
A B C D
19.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议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该现象发生时
A. 天山雪线达到一年中最低 B.意大利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C、 长江流域限电指数最高 D. 珠江口海水盐度一年中最大
20.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发生时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21~ 22题:
2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
A.①③ 气压带成因相同 B.④ 风带的风向为东北
C.①⑥ 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D.②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22.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 马达加斯加岛西侧草木葱茏 B.南非开普敦受西风带控制
C. 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南风 D.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右图为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我国北回归线附近的广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印度则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原因是印度
A. 有暖流的影响B.夏季风较强C.地势低平D.冬季风较弱
24.A 与 B 两地降水差异有
① A 地夏季降水少于B 地 ② A 地冬季降水多于B 地 ③ A 地年降水总量比 B 地多 ④ B 地冬季降水多于A 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C 地气候干旱的原因有
① 山地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②背风坡焚风效应③距海较远④地势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为某日沿110 °E 经线绘制的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
(1)判断图示日期,并说明理由。(3分)
(2)简述该日全球昼长分布规律。(4分)
(3)指出此刻的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5分)
27.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2021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左图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 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上海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 解释此现象。(4分)
(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 地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4分)
(3)同学们在A 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其中一位学生为A 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右图)。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个例子说明理由。(5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由于人类向城市上空排放的温室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在时间和空间上需要经历有条件 地转移和扩散过程,因此使城市上空的温室气体浓度远高于周围环境。在温室气体增温效 应的作用下,城市上空像形成了一层玻璃罩,形成一个温室环境,表现出外冷里热,影响着低层大气的热量向空间的福射和转移进程。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热岛效应增强的过程。(4分)
(2)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上空雨水天气较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简述“雨岛效应”的成因。(4分)
(3)举例说明缓解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29.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据图判断该区域所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
(2)简述影响该区域的主要风带的形成过程。(4分)
(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甲地降水量的影响。(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