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情背景:
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传统美德的概念,但是对于仁爱思想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经历身心上的变化,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他们深入理解仁爱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仁爱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明确立己达人、宽容和民胞物与的概念和作用。
3.掌握用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立己达人、宽容和民胞物与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用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仁爱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包括立己达人、宽容和民胞物与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相关的案例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教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仁爱思想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用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美德的概念,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重新回忆传统美德的概念,为本节课的主题打下基础。
老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故事里面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故事:某天,小明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摔倒了,小明马上上前帮助老奶奶。后来,小明自己也遇到了困难,这时候又有一个陌生人帮助了他。随后,小明也开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立己达人的概念。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回答:要帮助别人,也会有人帮助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所传达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知识点讲解做铺垫。
二、知识点讲解(20分钟)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讲的是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故事。
老师:对,这个故事传达了仁爱思想的精髓之一,那就是立己达人。你们知道立己达人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是指在自己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和发展。
老师:非常好,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现在,我想要请你们看一下这个视频,视频里面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播放视频,视频里面的人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太,帮助她过马路,并且非常有耐心地与老太太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立己达人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立己达人,以及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老师:我们刚才学习了立己达人的概念,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立己达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会宽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宽容吗?
学生回答:就是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有容忍的心态。
老师:非常好,宽容就是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有容忍的心态,这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现在,我想请你们看一下这个视频,视频里面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播放视频,视频里面的人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不礼貌的乘客,但是他并没有回嘴或者生气,而是微笑着让座位给了那个乘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内容,让学生明确宽容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
老师:除了立己达人和宽容之外,仁爱之心还包括了民胞物与的意识。你们知道什么是民胞物与吗?
学生回答: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要保持平衡。
老师:非常好,民胞物与的意识就是要树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的意识。现在,我想请你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图片里面展示了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你们能看出来什么吗?
(展示图片,图片里面展示了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例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民胞物与的概念。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老师:现在,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实际案例,这个案例里面的人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仔细听。
故事:小明的同学小红不小心打翻了小明的水杯,水洒了一地。小明看到后并没有生气,而是主动帮助小红把水擦干净,还安慰小红不要害怕,这是一个小意外,没关系。
老师: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小明是不是一个很有仁爱之心的人呢?
学生回答:是的,小明很有仁爱之心。
老师:非常好,小明的做法展示了立己达人和宽容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现在,我想请你们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情况,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回答:(举手回答自己的经历,例如:我之前也不小心打翻了同桌的水杯,我也主动帮他擦干净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加深学生对立己达人和宽容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四、总结(5分钟)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仁爱思想中的立己达人、宽容和民胞物与的概念,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学到了立己达人、宽容和民胞物与的概念,以及如何用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老师:非常好,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仁爱之心,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老师: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和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通过课后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思:
1.教师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学生反思:通过课后讨论和写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和思考进行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