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材简析】人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与外界交换气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它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工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系统是人体中较特殊的一个系统,它既受颈椎中的呼吸中枢支配,又受大脑的高级神经支配。比如平时我们的呼吸均不必有意识地去完成,而是自然地进行,但是一旦需要,我们又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呼吸次数,或改变呼吸深度,这就是高级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呼吸有许多经验性的感性认识,他们能感受到鼻腔、咽、喉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但是他们对呼吸时人体的一些变化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比如他们往往认为吸气时肚子(腹部)会变大,呼气时肚子(腹部)会变小。学生对肺的具体功能的认识也是粗浅零碎的。本课立足于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原有认识,引导他们带着“人体为什么时刻在呼吸”的问题感受呼吸,体验并观察呼吸过程中人体的些变化,从而了解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有哪些。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描述、交流活动发展对呼吸系统的新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是多器官共同参与的活动;难点:体会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呼吸过程装置教师准备:呼吸装置、ppt、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导入:认识呼吸器官教师用ppt展示呼吸器官的结构模型,通过认识呼吸器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先观察呼吸器官的模型,认识各个呼吸器官结构,再自己的身体上指一指。设计意图:导入直接认识呼吸器官的结构,为后面的建立模型的学习打下基础。认识肺的作用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呼吸器官,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观看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肺的作用,请大家先观察观察肺有什么特点。生:肺外面有肋骨保护着师:大家都知道肺是用来呼吸的,可是大家知道肺是怎么工作的吗?通过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知道肺作为人体器官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视频先初步了解肺如何进行工作。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我们的肺是如何工作的,请同学们双手放在胸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的变化,在将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变化,先自己观察再同桌之间面对面相互观察,并完成下列表格:身体部位 吸气(正确的打 )胸部 (收缩)(扩张)腹部 (收缩)(放松)身体部位 呼气(正确的打 )胸部 (收缩)(扩张)腹部 (收缩)(放松)(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师:通过刚刚的体验活动,我们发现吸气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建立呼吸系统模型师:我们认识了肺的结构,那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但肺藏在身体里我们看不见,让我们自己做一个呼吸系统模型来验证一下吧学生用塑料瓶、气球、塑料管等材料制作呼吸系统模型(观看老师提供的制作模型的视频)测试怎样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学生尝试用装置模拟吸气和呼气)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呼吸系统装置和我们体验时的规律是一致的。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呼吸作用是靠人体自主呼吸进行的而不是靠外力促使呼吸,课堂小结师: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肺变大。呼气时,是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肺变小。并且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再次概括了肺 和膈肌的作用。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养成学生反思当堂课的习惯。【板书设计】感受我们的呼吸 吸气——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上 呼气——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