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讲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反应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通过探讨交流和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识精讲)知识点0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一般规律2.定量关系(1)反应速率方程①意义:反应速率方程可定量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______浓度的关系。②实例:对于反应H2O2+2HI===2H2O+I2其反应速率方程为v=kc(H2O2)·c(HI),其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H2O2、HI的浓度成______。(2)反应速率常数(k)①含义:表示____________下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单位:不同反应速率方程中k的单位不同③意义:通常反应速率常数k越大,反应进行得______④影响因素:与浓度无关,但受______、____________、固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3)反应速率方程是由实验测定的,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即学即练1】反应A+B→C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当c(A)=c(B)=1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增大c(A)时,v也增大B.只增大c(A)时,v值不变C.只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D.只升高温度时,k值变小知识点02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基本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解释: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浓度的改变,从而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1)压强增大(2)压强减小:化学反应速率______。【即学即练2】(2021·连云港高二检测)下列反应中,温度不变时,缩小容器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不受影响的是( )。A.(NH4)2SO4(aq)+BaCl2(aq)B.H2(g)+I2(g)C.NO2(g)+H2O(l)D.Ca(OH)2(aq)+CO2(g)知识点0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基本规律2.经验规律——范托夫规律:对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温度每升高10 K,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2~4倍。3.过渡态及活化能(1)过渡态:一种______没有完全断裂、______没有完全形成的高能量的中间状态。(2)活化能①定义:______能量与______能量之间的差值。②符号:______。③单位:____________。3.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活化能越高,反应越难进行,反应速率越______。(2)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______,______反应物分子形成活化分子的比例,使反应速率加快。4.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理论解释(1)前提:其他条件不变时(2)过程:升高温度→普通分子______增加→变成______分子→______分子百分数______→反应速率______。【即学即练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B.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C.催化剂能参与反应,可降低原反应所需活化能D.非活化分子也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知识点05 催化剂和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能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和______性质不变的物质。2.催化剂的催化原理(1)催化反应历程中既包括有催化剂______的反应,又包括使催化剂______的反应。(2)催化剂是通过参与反应改变______,改变反应的______来______化学反应速率。3.催化剂的特点4.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光辐射、放射线辐射、超声波、电弧、强磁场(2)高速研磨、反应物____________等【即学即练5】据报道,美国已经找到名为Trans的铁系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该催化剂的作用是( )。A.降低生产能耗 B.使反应物的化学键不需破坏C.使反应更完全 D.使反应放出更多的热量(能力拓展)考法01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典例1】(2022·浙江6月选考)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2NH3(g)N2(g)+3H2(g),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0~20min,v(N2)=1.00×10-5mol L-1 min-1B.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x≠0.4C.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D.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知识拓展】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影响因素2.理论解释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它们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特别提醒】1.分析反应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3点需注意(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了反应,降低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和反应热。(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加快的程度不同;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慢,但减慢的程度不同,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受温度影响大。(3)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可视为常数,改变用量反应速率不变。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种情况:压强只对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1)恒温时,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2)恒温时,对于恒容密闭容器。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也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未改变反应速率不变。(3)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考法02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典例2】(2021·湖南选择考)已知:A(g)+2B(g)3C(g)△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I)>(I)D.平衡常数K:K(II)<K(I)【知识拓展】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分析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图象(1)图象(2)图象分析①其他反应条件一定,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②其他反应条件一定,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容器体积的增大而减小⑤分别在较低温度和较高温度下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T1)2.速率-时间图象(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设可逆反应:C(固)+CO2(g)2CO(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1;可逆反应:2SO2+O22SO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2。对于以上化学反应体系,当升高温度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是( )。A.v1增大,v2减小 B.同时增大C.同时减小 D.v1减小,v2增大2.对于反应C(s)+H2O(g)CO(g)+H2(g),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C(s)的量B.增大H2O(g)的浓度C.增大CO(g)或H2(g)的浓度D.减小H2O(g)的浓度3.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C.增大容器体积 D.增大反应物浓度4.(2021·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甲烷催化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可减少碳排放,变废为宝,其主要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H=+247kJ mol-1,在刚性容器中,采用“HSD-2型”催化剂,一定的温度及压强范围内,测得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 p(CH4)[p(CH4)表示CH4气体分压,气体各组分的分压等于总压乘其体积分数],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H减小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合成气的产率C.增大p(CH4),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D.增大p(CO2),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不变5.(2021·营口高二检测)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措施对改变该反应的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用相同浓度但温度较高的盐酸代替常温下的盐酸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或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C.改用相同质量但为粉末状态的碳酸钙代替块状碳酸钙D.改用与原盐酸含有相同H+浓度的稀硫酸6.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7.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8.(2021·大连高二检测)一定条件下,A(g)+B(g)C(g)ΔH<0,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1)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填“A”“B”“C”“D”或“E”,下同),新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2)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3)减少C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4)增加A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此时B的转化率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5)使用催化剂,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题组B 能力提升练1.(双选)下列关于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v=kca(A)·cb(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于所有的化学反应,k是数值和单位都是不变的常数B.a、b是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C.对于某个特定的化学反应,k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无关D.v=kca(A)·cb(B)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不能随意根据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2.(双选)(2022·湖南省等级考)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t1℃时,反应C+CO22CO ΔH>0的速率为v,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B.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N2+O22NO,若在容器中充入He,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不变C.当一定量的锌粉和过量的6mol·L-1盐酸反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可向反应器中加入一些水、CH3COONa溶液或NaNO3溶液D.对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温度发生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变化4.(2021·湖北咸宁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n(B)/mol n(C)/mol n(D)/mol 反应时间/min0.12 0.06 0.10 t10.06 0.12 0.20 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内,平均反应速率v(B)=mol·L-1·min-1B.若起始时n(D)=0,则t2时v(D)=mol·L-1·min-1C.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D.b∶d=6∶15.(2021·临沂高二检测)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体积为V L的容器中充入2mol 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kJ的热量B.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HI的分解率不变D.H2(g)+I2(g)2HI(g)的活化能为12.5kJ·mol-1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原理为:4NH3(g)+6NO(g)5N2(g)+6H2O(g)△H=-11.63kJ/mol。其他条件不变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用不同的催化剂X、Y、Z,产生n(N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催化剂X与Z,达到平衡时,N2产率一样B.用催化剂Y前50s平均反应速率v(NH3)=0.03mol/(L s)C.分离出体系中的H2O(g)有利于提升氮氧化物的脱除率D.若体系各物质状态保持不变,则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7.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2NH3(g)ΔH=Q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46.2kJ(填“<”、“>”或“=”)。(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E2-E1。若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E2-E1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3)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0mol,H2为0.30mol,NH3为0.10mol。计算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________。(4)在上述(3)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________(填字母)。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分离出氨气8.(2021·济宁高二检测)某反应A(g)+B(g)2C(g)在任一时刻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v正和v逆表示,v正=k1c(A)·c(B),v逆=k2c(C),其中k1、k2在一定温度下均为常数,c(A)、c(B)、c(C)分别代表某时刻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2)在300K时,开始反应的A、B浓度均为0.1mol/L,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则k1、k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3)升高温度,k1、k2的变化是_________,增大,说明正反应是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4)在300K时,若k1=1.0×10-5,且c(A)=c(B)=c(C)=0.010mol/L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题组C 培优拔尖练1.(2021·福建莆田高二检测)实验室用Zn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增大反应速率。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溶液(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试剂 甲 乙 丙 丁4mol·L-1H2SO4/mL 20 V1 V2 V3饱和CuSO4溶液/mL 0 2.5 V4 10H2O/mL V5 V6 8 0收集气体所需时间/s t1 t2 t3 t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t3=t4 B.V4=V5=10C.V6=7.5 D.V1<V2<V3<202.(双选)已知反应X(g)+Y(g)nZ(g)ΔH>0,将X和Y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升高温度B.1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压强C.反应方程式中n=1D.0~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0.04mol·L-1·min-13.(双选)(2021·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检测)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时,得到甲醇在Pd(Ⅲ)表面发生解离时四个路径与相对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附在Pd(Ⅲ)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方程式为CH2O*+2H*→CHO*+3H*B.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大的是①C.该历程中制约反应速率的方程式为CH3O*+3H*→CO*+4H*D.由此历程可知:CH3OH(g)CO(g)+2H2(g)ΔH<04.(甘肃兰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工业上,可采用还原法处理尾气中NO,其原理:2NO(g)+2H2(g)N2(g)+2H2O(g)△H<0。在化学上,正反应速率方程式表示为v(正)=k(正)·cm(NO)·cn(H2),逆反应速率方程式表示为v(逆)=k(逆)·cx(N2)·cy(H2O),其中,k表示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m,n,x,y叫反应级数,由实验测定。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H2,在T℃下进行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实验 c(NO)/mol·L-1 c(H2)/mol·L-1 v(正)/mol·L-1·min-1① 0.10 0.10 0.414k② 0.10 0.40 1.656k③ 0.20 0.10 1.656k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B.若升高温度,则k(正)增大,k(逆)减小C.在上述反应中,反应级数:m=2,n=1D.在一定温度下,NO、H2的浓度对正反应速率影响程度相同5.KMnO4酸性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时,溶液紫色会逐渐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某探究小组用测定此反应溶液紫色消失所需时间的方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①所用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2mol·L-1、0.002mol·L-1;②所用H2C2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2mol·L-1、0.4mol·L-1;③每次实验时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的用量均为2mL。(1)若要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________组实验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如下表所示:KMnO4酸性溶液 浓度(mol·L-1)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第1次 第2次 第3次0.02 14 13 110.002 6.7 6.6 6.7①用0.002mol/L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②依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溶液的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某同学设计以下方案,可以直接得出“褪色时间越短,反应的速率越快”结论。KMnO4酸性溶液 H2C2O4溶液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0.02 2 b 4a 2 c 4则表中a=____;b=____;c=____。(3)测得某次实验(恒温)时溶液中Mn2+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请解释n(Mn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快速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6.(2021 深圳宝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下表数据是某科研机构在某温度下测得的金属镁、锌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薄膜的实验数据记录:反应时间t(h) 1 4 9 16 25MgO膜厚Y(nm) 0.02a 0.08a 0.18a 0.32a 0.50aZnO膜厚Y(nm) 1.0×10-3b 4.0×10-3b 9.0×10-3b 1.6×10-2b 2.5×10-2bNiO膜厚Y(nm) 0.3c 0.6c 0.9c 1.2c 1.5c(说明:a、b、c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建立金属氧化物的膜厚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MgO:_______________;ZnO:_______________。(2)金属在一定温度下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生长率来表示,计算金属锌在此高温下1-25h内的氧化腐蚀速率,氧化腐蚀速率:__________。(3)为了比较三种金属的氧化腐蚀速率,实验中除了要控制相同的温度外,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4)根据表中数据绘出NiO膜厚与时间的关系曲线:(5)综合以上信息,判断三种金属中哪种金属具有更良好的耐腐蚀性:_____。第10讲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反应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通过探讨交流和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识精讲)知识点0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一般规律2.定量关系(1)反应速率方程①意义:反应速率方程可定量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浓度的关系。②实例:对于反应H2O2+2HI===2H2O+I2其反应速率方程为v=kc(H2O2)·c(HI),其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H2O2、HI的浓度成正比。(2)反应速率常数(k)①含义: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单位:不同反应速率方程中k的单位不同③意义:通常反应速率常数k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④影响因素: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3)反应速率方程是由实验测定的,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即学即练1】反应A+B→C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当c(A)=c(B)=1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增大c(A)时,v也增大B.只增大c(A)时,v值不变C.只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D.只升高温度时,k值变小【解析】选A。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kc(A)·c(B),v值与c(A)和c(B)成正比,只增大c(A)时,v值增大;只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v值增大,c(A)和c(B)不变,所以必然是k值增大。知识点02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基本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解释: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浓度的改变,从而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1)压强增大(2)压强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即学即练2】(2021·连云港高二检测)下列反应中,温度不变时,缩小容器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不受影响的是( )。A.(NH4)2SO4(aq)+BaCl2(aq)B.H2(g)+I2(g)C.NO2(g)+H2O(l)D.Ca(OH)2(aq)+CO2(g)【解析】选A。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体系的压强,增大压强实质为增大气态反应物的浓度,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知识点0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基本规律2.经验规律——范托夫规律:对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温度每升高10 K,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2~4倍。3.过渡态及活化能(1)过渡态:一种旧键没有完全断裂、新键没有完全形成的高能量的中间状态。(2)活化能①定义:过渡态能量与反应物能量之间的差值。②符号:Ea。③单位:kJ·mol-1。3.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活化能越高,反应越难进行,反应速率越小。(2)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大反应物分子形成活化分子的比例,使反应速率加快。4.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理论解释(1)前提:其他条件不变时(2)过程:升高温度→普通分子能量增加→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即学即练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B.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C.催化剂能参与反应,可降低原反应所需活化能D.非活化分子也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解析】选D。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要求能量高、碰撞方向正确,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故A说法正确;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故B说法正确;催化剂参加反应,能够降低活化分子的活化能,故C说法正确;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发生反应时的碰撞,要求具有一定能量和取向,故D说法错误。知识点05 催化剂和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2.催化剂的催化原理(1)催化反应历程中既包括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又包括使催化剂生成的反应。(2)催化剂是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3.催化剂的特点4.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光辐射、放射线辐射、超声波、电弧、强磁场(2)高速研磨、反应物接触面积等【即学即练5】据报道,美国已经找到名为Trans的铁系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该催化剂的作用是( )。A.降低生产能耗 B.使反应物的化学键不需破坏C.使反应更完全 D.使反应放出更多的热量【解析】选A。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A正确。任何化学反应发生都要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形成新的化学键,所以B是错误的。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物质的转化率也不变,C错误。但是它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会影响反应热的多少,D错误。(能力拓展)考法01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典例1】(2022·浙江6月选考)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2NH3(g)N2(g)+3H2(g),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0~20min,v(N2)=1.00×10-5mol L-1 min-1B.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x≠0.4C.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D.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解析】选C。实验①中,0~20min,氨气浓度变化量为2.40×10-3mol/L-2.00×10-3mol/L=4.00×10-4mol/L,v(NH3)==2.00×10-5 mol L-1 min-1,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2)=v(NH3)=1.00×10-5 mol L-1 min-1,A正确;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实验③中氨气初始浓度与实验①中一样,实验③达到平衡时氨气浓度为4.00×10-4mol/L,则实验①达平衡时氨气浓度也为4.00×10-4mol/L,而恒温恒容条件下,实验②相对于实验①为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x<0.4,即x≠0.4,B正确;实验①、实验②中0~20min、20min~40min氨气浓度变化量都是4.00×10-4mol/L,实验②中6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实验①和实验②催化剂表面积相同,实验①中氨气初始浓度是实验②中氨气初始浓度的两倍,实验①60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浓度,反应速率并没有增大,C错误;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③,氨气浓度相同,实验③中催化剂表面积是实验①中催化剂表面积的2倍,实验③先达到平衡状态,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大,说明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知识拓展】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影响因素2.理论解释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它们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特别提醒】1.分析反应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3点需注意(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了反应,降低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和反应热。(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加快的程度不同;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慢,但减慢的程度不同,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受温度影响大。(3)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可视为常数,改变用量反应速率不变。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种情况:压强只对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1)恒温时,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2)恒温时,对于恒容密闭容器。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也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未改变反应速率不变。(3)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考法02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典例2】(2021·湖南选择考)已知:A(g)+2B(g)3C(g)△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I)>(I)D.平衡常数K:K(II)<K(I)【解析】选BC。根据图像可知,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反应,反应时间从开始到t1阶段,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t1~t2时间段,正反应速率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t2~t3时间段,改变条件使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3以后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为A(g)+2B(g)3C(g),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则容器内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图像变化曲线可知,t2~t3过程中,t2时v正瞬间不变,平衡过程中不断增大,则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不是“突变”图像,属于“渐变”过程,所以排除温度与催化剂等影响因素,改变的条件为:向容器中加入C,B正确;最初加入体系中的A和B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3,当向体系中加入C时,平衡逆向移动,最终A和B各自物质的量增加的比例为1∶2,因此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I)>(I),C正确;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因该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所以K保持不变,D错误。【知识拓展】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分析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图象(1)图象(2)图象分析①其他反应条件一定,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②其他反应条件一定,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容器体积的增大而减小⑤分别在较低温度和较高温度下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T1)2.速率-时间图象(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设可逆反应:C(固)+CO2(g)2CO(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1;可逆反应:2SO2+O22SO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2。对于以上化学反应体系,当升高温度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是( )。A.v1增大,v2减小 B.同时增大C.同时减小 D.v1减小,v2增大【解析】选A。当温度升高时,无论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化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只不过增大的程度一个小一些,一个大些。2.对于反应C(s)+H2O(g)CO(g)+H2(g),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C(s)的量B.增大H2O(g)的浓度C.增大CO(g)或H2(g)的浓度D.减小H2O(g)的浓度【解析】选A。改变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改变固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3.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C.增大容器体积 D.增大反应物浓度【解析】选A。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故A正确;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浓度增大,故B错误;增大容器体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浓度减小,故C错误;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浓度增大,故D错误。4.(2021·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甲烷催化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可减少碳排放,变废为宝,其主要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H=+247kJ mol-1,在刚性容器中,采用“HSD-2型”催化剂,一定的温度及压强范围内,测得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 p(CH4)[p(CH4)表示CH4气体分压,气体各组分的分压等于总压乘其体积分数],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H减小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合成气的产率C.增大p(CH4),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D.增大p(CO2),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不变【解析】选D。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H,所以△H不变,故A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增大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合成气的产率;但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合成气的产率,故B错误;根据速率方程为v=k p(CH4),增大反应物CH4的压强,p(CH4)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增大反应物CO2的分压,p(CH4)不变,所以速率不变;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正确。5.(2021·营口高二检测)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措施对改变该反应的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用相同浓度但温度较高的盐酸代替常温下的盐酸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或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C.改用相同质量但为粉末状态的碳酸钙代替块状碳酸钙D.改用与原盐酸含有相同H+浓度的稀硫酸【解析】选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没有气体,所以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或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B正确。改用相同质量但为粉末状态的碳酸钙代替块状碳酸钙,由于接触面积增大,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C错误。改用与原盐酸含有相同H+浓度的稀硫酸,由于产生的硫酸钙是微溶的物质,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6.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解析】选C。①该反应为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②增加炭的量,增加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④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⑤恒压下充入N2,反应物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7.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由题图可以知道,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能同倍数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即对反应热也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E1和E2同时降低。【答案】(1)放热(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4)减小;减小8.(2021·大连高二检测)一定条件下,A(g)+B(g)C(g)ΔH<0,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1)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填“A”“B”“C”“D”或“E”,下同),新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2)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3)减少C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4)增加A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此时B的转化率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5)使用催化剂,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解析】(1)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图象B符合,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消耗C,则C的体积分数减小。(2)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图象C符合,A的转化率减小。(3)减少C的量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瞬时减小后逐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瞬时不变后逐渐减小,图象E符合。(4)增加A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象A符合,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5)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图象D符合,C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1)B;减小(2)C;减小(3)E(4)A;增大;减小(5)D;不变题组B 能力提升练1.(双选)下列关于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v=kca(A)·cb(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于所有的化学反应,k是数值和单位都是不变的常数B.a、b是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C.对于某个特定的化学反应,k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无关D.v=kca(A)·cb(B)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不能随意根据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解析】选CD。在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对于很多反应,这种关系式中浓度的方次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并无确定关系。由此可见,A、B项均错误。2.(双选)(2022·湖南省等级考)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解析】选AD。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Ⅰ中S的总能量大于产物P的总能量,因此进程I是放热反应,A说法正确;进程Ⅱ中使用了催化剂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在两个进程中平衡时P的产率相同,B说法不正确;进程Ⅲ中由S Y转化为P Y的活化能高于进程Ⅱ中由S X转化为P X的活化能,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P的速率为Ⅲ<Ⅱ,C说法不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Ⅳ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 Z,然后S Z转化为产物P Z,由于P Z没有转化为P+Z,因此,Z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D说法正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t1℃时,反应C+CO22CO ΔH>0的速率为v,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B.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N2+O22NO,若在容器中充入He,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不变C.当一定量的锌粉和过量的6mol·L-1盐酸反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可向反应器中加入一些水、CH3COONa溶液或NaNO3溶液D.对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温度发生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变化【解析】选D。温度升高,正、逆反应的速率均增大,A错误;在恒压容器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导致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的速率均减小,B错误;若能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将减小,因此可选水或CH3COONa溶液,但不能用NaNO3溶液,在酸性溶液中NO3-与锌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从而使生成H2的量减少,C错误;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都有热效应,因此温度发生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变化,D正确。4.(2021·湖北咸宁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n(B)/mol n(C)/mol n(D)/mol 反应时间/min0.12 0.06 0.10 t10.06 0.12 0.20 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内,平均反应速率v(B)=mol·L-1·min-1B.若起始时n(D)=0,则t2时v(D)=mol·L-1·min-1C.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D.b∶d=6∶1【解析】选C。不能确定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因此0~t1时间段内,不能确定B的变化量,则不能计算其反应速率,A项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B项错误;t1~t2时间段内,B和D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是0.06 mol、0.1 mol,所以b∶d=3∶5,D项错误。5.(2021·临沂高二检测)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体积为V L的容器中充入2mol 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kJ的热量B.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HI的分解率不变D.H2(g)+I2(g)2HI(g)的活化能为12.5kJ·mol-1【解析】选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充入2mol HI(g)充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吸收的热量小于12.5kJ,A错误;加入催化剂,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从题图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HI的分解率增大,C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H2(g)+I2(g)2HI(g)的活化能=(185-12.5)kJ·mol-1=172.5kJ·mol-1,D错误。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原理为:4NH3(g)+6NO(g)5N2(g)+6H2O(g)△H=-11.63kJ/mol。其他条件不变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用不同的催化剂X、Y、Z,产生n(N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催化剂X与Z,达到平衡时,N2产率一样B.用催化剂Y前50s平均反应速率v(NH3)=0.03mol/(L s)C.分离出体系中的H2O(g)有利于提升氮氧化物的脱除率D.若体系各物质状态保持不变,则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解析】选B。催化剂的使用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结果,故催化剂X与Z达平衡时N2产率相同,A正确;使用催化剂Y,反应前50s内N2的物质的量改变3mol,故v(N2)=0.03mol/(L·s),故可以计算出v(NH3)=0.024mol/(L·s),B错误;分离出体系中的水蒸气,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提高氮氧化物的脱除率,C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反应后气体系数和增大,反应的混乱程度增大,△S>0,故反应的△H-T△S<0,故反应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自发的进行,D正确。7.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2NH3(g)ΔH=Q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46.2kJ(填“<”、“>”或“=”)。(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E2-E1。若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E2-E1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3)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0mol,H2为0.30mol,NH3为0.10mol。计算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________。(4)在上述(3)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________(填字母)。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分离出氨气【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1mol氮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则0.5molN2和1.5molH2完全反应放出46.2kJ热量,实际上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46.2kJ。(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即E1减小,E2减小,但反应热不变,即E2-E1不变,工业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热不变,即E2-E1不变。(3)由反应方程式得N2(g)+3H2(g)2NH3(g),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氢气消耗0.1molx3/2=0.15mol,起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0.15=0.45mol,所以氢气的转化率为0.15mol÷0.45mol×100%=33.3%。(4)欲提高H2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右移,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右移,A可行,B中充惰性气体对平衡无影响,B不选;C中改变催化剂不改变平衡,C不选;D中分离出氨气,平衡右移,方法可行。【答案】(1)<(2)减小不变逆不变(3)33.3%(4)AD8.(2021·济宁高二检测)某反应A(g)+B(g)2C(g)在任一时刻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v正和v逆表示,v正=k1c(A)·c(B),v逆=k2c(C),其中k1、k2在一定温度下均为常数,c(A)、c(B)、c(C)分别代表某时刻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2)在300K时,开始反应的A、B浓度均为0.1mol/L,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则k1、k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3)升高温度,k1、k2的变化是_________,增大,说明正反应是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4)在300K时,若k1=1.0×10-5,且c(A)=c(B)=c(C)=0.010mol/L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解析】(1)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1c(A)·c(B)=k2c(C)。(2)平衡时A、B、C的浓度都是0.05mol/L,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可求得:k1×0.05mol/L·0.05mol/L=k2×0.05mol/L,则=20。(3)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所以k1、k2均变大,也增大,说明k1比k2增大的更快,即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增大的多,说明升高平衡正向反应,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4)在300K时,因为=20,所以k2=×1.0×10-5=5.0×10-7。v正=k1c(A)·c(B)=1.0×10-5×0.010mol/L×0.010mol/L=1.0×10-9mol·s-1·L-1,v逆=k2c(C)=5.0×10-7×0.010mol/L=5.0×10-9mol·s-1·L-1,所以v逆>v正,反应逆向进行,没有处于平衡状态。【答案】(1)k1c(A)·c(B)=k2c(C) (2)=20(3)均变大 吸(4)否题组C 培优拔尖练1.(2021·福建莆田高二检测)实验室用Zn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增大反应速率。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溶液(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试剂 甲 乙 丙 丁4mol·L-1H2SO4/mL 20 V1 V2 V3饱和CuSO4溶液/mL 0 2.5 V4 10H2O/mL V5 V6 8 0收集气体所需时间/s t1 t2 t3 t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t3=t4 B.V4=V5=10C.V6=7.5 D.V1<V2<V3<20【解析】选C。本实验是研究CuSO4的量对生成H2速率的影响,所以应控制H2SO4的浓度不变,即硫酸体积、CuSO4溶液体积、H2O的体积之和应等于30mL,所以甲中V5=10mL;乙中,V1=20mL,V6=7.5mL;丙中,V2=20mL,V4=2mL;丁中V3=20mL,C项正确。2.(双选)已知反应X(g)+Y(g)nZ(g)ΔH>0,将X和Y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升高温度B.1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压强C.反应方程式中n=1D.0~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0.04mol·L-1·min-1【解析】选AD。升高温度,10min时反应物和反应产物浓度不会瞬间同时增大,A错误;0~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08·mol·L-1·min-1,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v(Z)==0.08mol·L-1·min-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方程式中n=1,C正确,D错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3.(双选)(2021·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检测)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时,得到甲醇在Pd(Ⅲ)表面发生解离时四个路径与相对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附在Pd(Ⅲ)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方程式为CH2O*+2H*→CHO*+3H*B.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大的是①C.该历程中制约反应速率的方程式为CH3O*+3H*→CO*+4H*D.由此历程可知:CH3OH(g)CO(g)+2H2(g)ΔH<0【解析】选AB。活化能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能量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态3发生的反应活化能最小,该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CH2O*+2H*→CHO*+3H*,A正确;活化能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能量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态1发生的反应活化能最大,故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大的是①,B正确;总反应速率由反应速率最慢的那步历程决定,由图可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大的为①,所以制约反应速率的方程式为CH3OH*→CH3O*+H*,C错误;由图可知CH3OH(g)→CH3OH*,放出40kJ热量,①~④过程中CH3OH*→CO*+4H*放出80kJ热量,即CH3OH(g)→CO*+4H*放热120kJ,但CO*+4H*→CO(g)+2H2(g)吸热未知,所以不能据此确定CH3OH(g)CO(g)+2H2(g)的焓变ΔH,D错误。4.(甘肃兰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工业上,可采用还原法处理尾气中NO,其原理:2NO(g)+2H2(g)N2(g)+2H2O(g)△H<0。在化学上,正反应速率方程式表示为v(正)=k(正)·cm(NO)·cn(H2),逆反应速率方程式表示为v(逆)=k(逆)·cx(N2)·cy(H2O),其中,k表示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m,n,x,y叫反应级数,由实验测定。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H2,在T℃下进行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实验 c(NO)/mol·L-1 c(H2)/mol·L-1 v(正)/mol·L-1·min-1① 0.10 0.10 0.414k② 0.10 0.40 1.656k③ 0.20 0.10 1.656k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B.若升高温度,则k(正)增大,k(逆)减小C.在上述反应中,反应级数:m=2,n=1D.在一定温度下,NO、H2的浓度对正反应速率影响程度相同【解析】选C。反应2NO(g)+2H2(g)N2(g)+2H2O(g)△H<0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等于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之差,由此推知,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故A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常数都增大,故B错误;由表格数据知,①、②实验数据比较,=4n==4,故n=1。=2m==4,则m=2,故C正确;由于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中NO、H2的反应级数不相等,所以,NO、H2浓度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相同,故D错误。5.KMnO4酸性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时,溶液紫色会逐渐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某探究小组用测定此反应溶液紫色消失所需时间的方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①所用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2mol·L-1、0.002mol·L-1;②所用H2C2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2mol·L-1、0.4mol·L-1;③每次实验时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的用量均为2mL。(1)若要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________组实验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如下表所示:KMnO4酸性溶液 浓度(mol·L-1)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第1次 第2次 第3次0.02 14 13 110.002 6.7 6.6 6.7①用0.002mol/L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②依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溶液的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某同学设计以下方案,可以直接得出“褪色时间越短,反应的速率越快”结论。KMnO4酸性溶液 H2C2O4溶液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0.02 2 b 4a 2 c 4则表中a=____;b=____;c=____。(3)测得某次实验(恒温)时溶液中Mn2+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请解释n(Mn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快速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解析】(1)若要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首先要在一定温度下,用一种浓度的KMnO4酸性溶液和H2C2O4进行实验作对照。然后通过改变KMnO4或H2C2O4的浓度来关系反应的快慢以测定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再进行其它的条件不变,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测定反应速率,来实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后进行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快慢实现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因此至少需要完成4组实验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2)①用0.002mol/L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反应时间:△t==min,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2×10-4mol L-1 min-1。②若要得出“褪色时间越短,反应的速率越快”结论应该只改变一个量,其它都相同,观察褪色时间的长短。a=0.02;b=0.2,c=0.4或a=0.02;b=0.4,c=0.2。(3)n(Mn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速率也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由于n(Mn2+)增多,反应速率快速增大是因为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答案】(1)4;(2)①2×10-4mol/(L·min)②0.02,0.2或0.4,0.4或0.2(3)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6.(2021 深圳宝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下表数据是某科研机构在某温度下测得的金属镁、锌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薄膜的实验数据记录:反应时间t(h) 1 4 9 16 25MgO膜厚Y(nm) 0.02a 0.08a 0.18a 0.32a 0.50aZnO膜厚Y(nm) 1.0×10-3b 4.0×10-3b 9.0×10-3b 1.6×10-2b 2.5×10-2bNiO膜厚Y(nm) 0.3c 0.6c 0.9c 1.2c 1.5c(说明:a、b、c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建立金属氧化物的膜厚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MgO:_______________;ZnO:_______________。(2)金属在一定温度下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生长率来表示,计算金属锌在此高温下1-25h内的氧化腐蚀速率,氧化腐蚀速率:__________。(3)为了比较三种金属的氧化腐蚀速率,实验中除了要控制相同的温度外,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4)根据表中数据绘出NiO膜厚与时间的关系曲线:(5)综合以上信息,判断三种金属中哪种金属具有更良好的耐腐蚀性:_____。【解析】(1)由表中数目可知MgO膜厚Y是时间的0.02a倍,膜厚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0.02at,ZnO 膜厚Y是时间的1.0×10-3b倍,膜厚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1.0×10-3bt;(2)金属锌在此高温下1-25h内的氧化腐蚀速率为=1.0×10-3b(nm/h);(3)比较三种金属的氧化腐蚀速率,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除了温度相同外,氧气的浓度、固体的表面积和形状应相同;(4)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镍的膜厚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0.3c,列表描点即可得到图象:t/h 1 4 9 16 25 36 49 64Y/nm 0.3c 0.6c 0.9c 1.2c 1.5c 1.8c 2.1c 2.4c(5)镍的氧化膜生长曲线为抛物线型,氧化膜随时间增长较慢。【答案】(1)Y=0.02at;Y=1.0×10-3bt(2)1.0×10-3b(nm/h)(3)氧气的浓度(相等)和金属的表面积(相同)或金属的形状(相同)(4)(5)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2讲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版)-高二化学同步讲义(鲁科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12讲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版)-高二化学同步讲义(鲁科选择性必修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