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第一章 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9.24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背景分析 在对静态地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准备。提高学生对地球认识的水平(静态的地球→动态的地球)。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运用手电筒、乒乓球等工具演示昼夜更替,总结其产生的条件并指出晨昏线。 3.掌握推算时差的方法,用实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时差知识。学习 重难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 理解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分清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评价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完成同步练习册P9页第2题,在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和在南极上空分别用箭头标注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检测目标1) 2.实验模拟昼夜的更替,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检测目标2)所需条件 本课使用希沃白板中的电子“三维地球”,《地球自转示意图》《地球自转的方向示意图》《世界时区图》等资源。利用地球仪、手电筒等工具演示地球自转。板书设计学习任务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目标1)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1.「激趣导入」 家在印尼(赤道穿过)的小明同学向我炫耀说:“昨天上完地理课,我才知道我每天只需要坐在教室里,连车票都不用买就可以日行八万里,你可以吗?” 追问:我们能日行多少里呢?和我们所处的纬线有没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可以VS不可以 我们大概能跑32789千米,长度为我们所处纬线(34.86°N)的长度。 注:计算方法360*111*cos34.86 课题:地球的自转设计说明:从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设置学生听得懂的情境,以学生为主角,刺激学生思考,让学习更具趣味性和生活化。同时,利用我国和印尼的纬度差异也进一步复习了上节纬线长度的知识,即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屏幕」在“三维地球”上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特点: 方向: 。 周期: 。 旋转中心: 。3.「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察演示,判断正误 正确摆放地球仪;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活动二:小组合作,演示地球自转分别从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特征: A.眼睛正对赤道,看地球自转方向 B.眼睛正对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 C.眼睛正对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 A.眼睛正对赤道,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正对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C.正对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问题1」画一画:(同步练习册 P9)设计说明:利用“三维地球”给学生以视觉体验,让学生动手演示给学生以感官体会,并通过从赤道、南极、北极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帮助学生建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学习任务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目标2)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现象一:昼夜更替 1.「合作探究」 (1)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地球仪,地球仪静止,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各是什么现象? 用绿色和白色纸片标注北京(A)和纽约(B),用手电筒照射北京(A),地球仪静止,观察两地的现象? (3)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180度,再来观察北京(A)和纽约(B)地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4)连续转动地球仪,再来观察北京(A)和纽约(B)昼夜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昼夜更替 (1)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 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此时为昼夜现象。 (2)此刻,北京(A)处在_______, 纽约(B)处在_______. (3)此刻,北京(A)处在_______, 纽约(B)处在_______. (4)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上图为白天进入黑夜,即为昏线;其背后为黑夜进入白天,所以为晨线。「问题2」假如地球不自转,还有昼夜现象吗?昼夜是否还有更替现象?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地球本身如果发光呢?现象二:时间差异 2.(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A、B、C三点,哪一点先见到日出和日落? (2)时差的推算 「设问」地球自转一周(经度360°)需要一天(24小时),1小时自转经度多少度? 为了使全球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2.时间差异 1.C点先看到日出,然后B点,然后A点。 结论: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时差的推算: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 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 1小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1 小时。 “东加西减” 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问题3」当北京时间是9月10日8点时,美国纽约(西5区)是几点? 你能解释为何畅畅和姨妈的问候语不同吗?设计说明:小组实验需要组员合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提升,将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密切结合,学以致用。当 堂 检 测 1.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可以证明(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D.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2. 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 ) A. 太阳 B. 月亮 C. 地轴 D. 赤道 3. 小明“十一”黄金周期间跟父母一同去新疆旅游,他发现当地日常生活安排要比福州时间晚,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传造成两地时间差异 B. 福州人比新疆人勤快 C. 地球公转造成两地季节差异 D. 两地气候不同 4. 下列是地球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的是( ) ①地球不停的自转 ②地球是个不发光的球体 ③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点中______点先迎来黎明。昼夜交替的周期为__________。 (3)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__________带的分界线。 6.某班同学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图,阅读演示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 [演示实验] 在暗室里,将一盏点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点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 ______ (A/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 ______ 小时。 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______ 现象,从示意图看,此刻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洲是 ______ 和 ______ 。 (3)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一直不能进入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______ 现象。一 致 性 题 目正确2分错误0分补救后得1分题 目正确2分错误0分补救后得1分142536作 业 内 容 优秀(10-12) 1.完成《同步练习册》本节内容 2.给家人演示地球自转,并解说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良好(6-10) 完成《同步练习册》本节内容 潜能(6分以下) 反复阅读课本,完善学案,掌握知识点。学 后 反 思 1.根据本节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 2.写下困惑,同学间相互交流,无法解决的询问老师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