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课前作业练习: 通过新闻、视频以及和父母交流等方式,收集国家赔偿的相关案例。 收集人案例简述国家赔偿金额感受
课后作业练习: 探究小博士: 在生活中类似王欣爸爸的案件偶有发生。如果身边的亲朋好友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将如何协助他们合法维权?请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为你的表现打上“★”吧!) 说明:评价等级分为四颗星对应四个等级,涂满一颗☆为“需努力”,涂满两颗☆为“一般”,涂满三颗☆为“较好”,涂满四颗星为“好”。 【设计意图】 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赔偿。《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身边人类似的案例,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行政诉讼法,研读相关法条,初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 2.知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课前学习任务
1.通过新闻、视频以及和父母交流等方式,收集国家赔偿的相关案例。
2.复习《国家机构有哪些》,明确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情境讨论: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谈一谈对于王欣爸爸的饭店被吊销许可证,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通过案例研讨的教学方式,将真实的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能简单研读法律条文是学生在法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本领,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法律条文,和课堂中的案例联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为学生尝试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学习任务二】 观看视频,了解行政诉讼法: (1)查阅法院判决认定,思考:法院依据哪部法律作出的判决吗? (2)观看行政诉讼法相关视频相关法律条文。 (3)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视频观看,了解国家行政诉讼法,并研读相关法条,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
【学习任务三】 (1)汇报交流:关于国家赔偿的相关案例,你还知道哪些?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国家赔偿相关案例,在课上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形成法治信仰。
推荐的学习资源
1.网络、报纸、电视新闻中关于国家赔偿相关案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相关法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知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以案说法,案例补充,认识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认识行政诉讼法是公正审理权力违法的重要法律保障。 4.讨论辨析,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初步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知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纠正,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教学难点: 知道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初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案例分析,知道什么是权力违法 1.复习引入: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制约和监督。而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就要受到追责。本课我们一起学习“权力违法必追责”。(出示课题:权力违法必追责) 2.聆听事例,了解权力违法含义 (1)聆听事例录音:王欣的爸爸刚刚开了一家饭店,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查时,认为饭店的厨房不符合卫生标准,吊销了饭店的许可证。 (2)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法条,思考交流: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1:市场管理人员进行处罚时应提供足够的依据。 预设2:市场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过度执法?改成罚款或是整改更合适。 相机评价: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便是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通过案例研讨的教学方式,将真实的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王欣爸爸餐厅的案例,引领学生走进身边的法治案例,通过自主阅读法律条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法治思维,同时揭示本课重要法律概念。
活动二:以案说法,了解违法如何追责 1.倾听录音,了解王欣父母不同看法。 2.同桌交流:你同意哪种说法? 预设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应拿起法律武器。 预设2:如果认罚,王欣家的财产和饭店的名誉会受到损失。 预设3:可以进行申诉,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3.教师小结: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板书:及时依法纠正)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价值辨析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机关违法应及时依法纠正,在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讨论辨析中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在思维辨析中培育法治观念。 4.讨论交流:王欣的爸爸要去哪里申诉保障自己的权益? 预设1:可以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上级部门进行申诉。 预设2:应该到法院去起诉 预设3:可以打 12345 电话申诉。 相机评价:的确应该向法院提出诉求。 5.观看视频,了解行政诉讼法 (1)查阅法院判决认定,思考:法院依据哪部法律作出判决? (2)观看行政诉讼法相关视频。 (3)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行政机关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王欣爸爸的饭店的卫生问题,市场监督管理部分确实存在违法行使权力,法院的判决避免了王欣爸爸的损失。 预设2:法律保护了我们公民的合法权益,也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6.教师小结: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板书: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设计意图】 通过对“去哪里申诉?”这一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联系前几节课所学法律知识解答本课的疑问,使前后知识产生勾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通过直观的视频观看,了解国家行政诉讼法,并研读相关法条,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
活动三:情境延伸,认识国家赔偿 1.思考交流:听了法院的判决认定,你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1:王欣爸爸依法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预设2:我们也可以像王欣爸爸一样进行起诉,这是我们的权利。 2.观看视频,了解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小组讨论:王欣爸爸维权的这段时间,饭馆停止营业,给王欣一家造成了损失,你觉得这个损失该如何处理呢? 预设1:损失应该由王欣一家自己承担吧。 预设2:王欣家的损失应该由国家部门作出赔偿。 预设3:王欣爸爸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可是国家是否会赔偿呢? (2)观看视频,解答同学的疑问。(视频内容:介绍国家赔偿法) 预设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的造成损害的,要依据《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 预设2:王欣爸爸可以要求获得国家赔偿。 相机评价: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承担赔偿责任。(板书: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联系生活,拓展交流 (1)汇报交流:关于国家赔偿的相关案例,你还知道哪些? 预设1:前段时间我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个叫“张玉环”的叔叔入狱27年后,被改判为无罪,获得了国家赔偿。 预设2:我从书上阅读角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也向某错案的家属送达赔偿,并依法对该错案负有责任的27名执法人员进行了追责。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 预设1:有了国家赔偿,能弥补我们的损失,使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预设2:我感觉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越来越好了,公民主动依法维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机评价:国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板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设计意图】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造成损失应依法予以赔偿责任,不仅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也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职权。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深刻阐释,因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旨在强调公民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也是深化法治建设的体现,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形成法治信仰。 活动四:思考辨析,争做守法小公民 1.聆听案例,讨论辨析:小王未满12周岁骑车上路,不服罚款和交警争吵。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 (1)同桌讨论并交流。 预设1:不对,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依法维权,但是当我们确实违法,应当配合警察叔叔的执法工作,自觉守法。 预设2:当因不了解法律法规而认为处罚不合理时,要冷静分析,积极配合。 (2)教师小结:我们作为社会的小公民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公民在依法维权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合理合法,寻求正确的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也能够更有效地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更好为公民服务,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 本环节作为本课拓展环节,在学生理解权力行使违法必追责后,回望自身,引导学生作为社会小公民自觉守法,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
活动五:课堂作业,作业布置 1.课堂总结:通过本课,我们学习了解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赔偿,知道行政诉讼法是公正审理权力违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本单元,我们共同认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的职能及其运行,并理解国家机构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树立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为建设法治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课后作业: 探究小博士: 在生活中类似王欣爸爸的案件偶有发生。如果身边的亲朋好友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将如何协助他们合法维权?请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为你的表现打上“★”吧!) 【设计意图】 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赔偿。《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身边人类似的案例,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