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课题 遵守规则 课程类型 新授课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社会规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守时诚信。遵守法律等。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来看,学生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发展。他们既能够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他人的约束,同时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也就是心目中的我与实际表现出来的我会存在差异。学情分析 儿童向成人转变,实现社会化,就需要了解、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则。遵守又分为两种形式。即基于他律的遵守和基于自律的遵守。学生主要还处于他律阶段,需要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在他律阶段,人们也可以很好的遵守社会规则。但是,他们遵守规则的原因来自外在的压力,一旦外在的压力消失或减弱,他们就倾向于逃避规则。自律的人则不是把规则当作“异己”的力量,而是对规则有高度的认同感。并且能够按照规则来行动而感到一种崇高的体验。因而能够自我约束,自我主宰,也就是从被动的“我必须如此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我应该如此行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成为规则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维护者、积极改进者。 自觉,是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自主行动。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朴素、肤浅的。再从他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认识逐渐深刻起来。正是因为对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有深刻了解和高度认同,人们才不会把规则当作外在强制,一有机会就要摆脱的东西。教材中关于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等。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遵守规则就是尊重彼此的自由和利益,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遵守规则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社会、心中有国家的具体体现。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会了解,遵守规则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崇高的品行。核心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懂得遵守规则,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法治观念: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 健全人格: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学习评价设计 1、阅读情境,回答问题,能辨析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2、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能够知道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3、阅读情境,思考问题,能够懂得坚定维护规则和积极改进规则。重点 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难点 社会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阅读教材第26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情境,说说: ·材料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规则的? ·你在生活中见过大家遵守规则的例子,分享你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学生初步感受规则,思考生活中的规则。讲授新课 任务一:自主学习P22-P25页:(3分钟) 1、如何理解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3、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任务二: 阅读教材第27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情境,说一说: ·请你分别评价图中三人的说法。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他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第五十一条: 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任务四: 阅读教材第27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情境,说一说: ·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设想一下: 小伙伴们在炎热的夏天一起徒步登山,途中,水喝完了。这时刚好路边有一棵梨树,同伴们都争相去摘梨解渴,这时候你会不会为了解“燃眉之渴”也摘个梨呢? 任务五: 阅读教材第28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情境,说一说: ·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过渡:我们遵守规则,到底是为了应对外在约束,还是基于内心准则呢?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设想一下: 十字路口,大家都在等红灯。有人不耐烦了,想闯红灯…… 这时你会…… 3、如何维护规则? 一方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过渡:那……规则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任务六: 阅读教材第30页“探究与分享” 中的情境,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3、如何改进规则?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自主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学生阅读法条 学生阅读情境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设想情境思考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阅读思考 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学生通过阅读情境,能初步感知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受规则的限制。 通过对宪法的学习,强化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懂得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感知社会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在保障自由。 情境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感觉更加真实。 通过讨论,学生懂得许衡的行为是自觉遵守规则,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能懂得维护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 练习板书作业 拓展 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